阿古拉泰连发“十问” 建言文明内蒙古建设

发布时间:2020-01-12 22:12:51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苏文彦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著名蒙古族诗人阿古拉泰连发“十问”,建言文明内蒙古建设,饱含诗情、犀利深刻、有理有据、振聋发聩。

中国网1月12日讯(记者 苏文彦) 1月12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等出席联组会。

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联组讨论现场(摄影: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

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著名蒙古族诗人阿古拉泰连发“十问”,建言文明内蒙古建设,饱含诗情、犀利深刻、有理有据、振聋发聩。发言后,引发在场委员热烈的掌声,相关话题成为本场联组会散会后大家热议的焦点。

“十问”直击草原文化建设的痛点、难点、瓶颈,涉及人才流失、文化核心、乌兰牧骑、文艺创作,甚至包括城市建设、地名雅化等具体问题,有些问题是阿古拉泰以往提案关注的,有些问题是工作生活中遇见和思考的,虽不是所有问题都有充分的调研和成熟的建议,但是阿古拉泰说,“既是建言献策,今天我们不谈收获,只说困惑、瓶颈与发展的可能”。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著名蒙古族诗人阿古拉泰激情“十问”(摄影: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

一问,谁来收拢天鹅纷飞的翅膀?

孔雀东南飞,麻雀也在飞,文艺人才迁徙现象正悄然发生。如何以制度、情感和待遇留住人才,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了。因为,人才关乎一个地区的发展与未来。

二问,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究竟是什么?

若干年前,“崇尚自然、恪守信义、践行开放”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正式提出。2017年,布小林主席主持召开的全区文化工作座谈会上,主席总结讲话时正式提出“崇尚英雄”这一概念。现在,很多学者引用四个词组作为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使用。十六个字,有点繁长,概括力辨识度不强,建议组织专家精准、高妙提炼,以便深入人心。

三问,红色嫩芽还要不要在风雨中成长?

乌兰牧骑的本色是扎根生活沃土,面向基层群众,是短小精干,一专多能。当前乌兰牧骑如雨后春笋,专业非专业设置聚增,本是好事,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是不是什么地方都要建乌兰牧骑?走基层是否走马观花,送温暖有无流于形式?好几个盟市歌舞团同时挂着乌兰牧骑牌子,乌兰牧骑特色还在吗?乌兰牧骑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坚守。    

四问,缤纷的舞台为什么仅一花独放?

现在,我们的舞台上舞剧太多,形式单一得很。是情有独钟,还是无能为力?要知难而上,歌剧、音乐剧、蒙古剧、清唱剧都大胆尝试实践,才能百花齐放。

五问,百花盛开可否开得错落有致?

全区专业文艺院团众多,各自为政,题材撞车,形式重复,小马拉大车。党委宣传部的重大题材规划很有指导意义。对基层文化产品布局要有统筹规划,要有一盘棋思维。

六问,成立草原文学院能否加快步伐?

全国各省区几乎都有文学院,惟内蒙古空白。文学,是各门艺术的基础,文学不行其它都将是空中楼阁。建议尽早成立内蒙古文学院。

七问,如何留住大师们的足迹和背影?

一位位为草原文化艺术作出卓越贡献的文学艺术大师们渐行渐远,我们如何留住他们的足迹和背影,需要认真地思考。建议马上组织编撰一套当代内蒙古作家、艺术家传记系列丛书。

八问,地名雅化何时引起重视?

地名、街道、店铺、建筑名称低俗平庸之势蔓延,且愈演愈烈。以呼和浩特为例,街牌有讨号板、恼包、顺义,楼盘“国际”之缀泛滥成灾等等,矫正一下,让地名有内涵有文化,才能赏心悦目。

九问,首府呼和浩特为什么没有像样的城市雕塑?

雕塑,某种程度上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味。作为首府,呼和浩特鲜见高雅的城市雕塑,满眼都是大红灯笼、塑料花卉和木箱盆景。走在大街上,怎能心旷神怡?

十问,文明内蒙古建设进程如何加快?

布小林主席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文明内蒙古,催人奋进,但相关部门却没有强劲有力的行动和抓手。蓝图美好,却束之高阁。新时代应有新面貌,能否做到有设计、有指导、有评比、有验收,让文明内蒙古、美丽内蒙古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加快文明内蒙古的建设进程,草原人民十分期待。

阿古拉泰作为蒙古族诗人、作家,内蒙古自治区政协连续多届的“老委员”,无论是提案还是发言,素以犀利、诗意、深刻也务实见称。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上,阿古拉泰也以类似的“天问”风格,就民族文艺创作连发“三问”——我们的创作真实传承了历史、反映了现实、表达了人们的心声吗?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决?痛批文艺创作领域浮躁风,呼吁坚守工匠精神。尖锐地提出问题,审慎地分析根源,并给出具体解决建议。

【相关阅读】:

阿古拉泰连发三问批文艺创作浮躁风 呼吁坚守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