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7日讯(记者 苏文彦)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大数据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智慧城市应用推动政府服务和监管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据介绍,通辽市依照《通辽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2018—2020年》规划,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施智慧政务项目,逐一破解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迫切的难点痛点问题,有效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前,通辽首批实施的8+3项目已完成投资2.1亿元,智慧政务云平台、审计云平台、政务服务共享交换平台、智慧交通、智慧社保、华为云计算中心、曙光云计算中心等7个项目已建成运行;阳光餐饮平台、智慧医疗、一卡通、视频信息共享平台等4个项目正在巩固建设成果,扩大应用范围;智慧教育、智慧公安、智慧城管等3个项目即将建成运行。通过这些项目,通辽全面开启“智慧生活”,让群众的“烦心事”不再烦。
“智慧政务”方便群众办事
通辽市为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企业开办时间长、项目落地难落地慢等问题,通过建设使用智慧政务云平台、重点项目大数据和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调度平台、“一网通办”不动产登记平台等,深度重构审批流程,改变部门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状态,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跟踪服务和全程监督,进行流程对接和数据共享。
据统计,通辽市梳理公布586项“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清单,有39个市直部门、单位的417项审批服务事项接入电子政务系统,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6.3%,市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95.8%,只要材料齐全,新办企业注册登记手续最短在3小时内办结,项目投资审批由原来的17个部门分头受理变为“一窗线上受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93个工作日压减到最多30天办结,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64个工作日压减到22天办结。
“智慧教育”打造“三朵云”
聚焦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实施智慧教育项目,该平台集中打造了教育资源云、教育管理云、校园服务云“三朵云”,面向“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五大群体,将全市中小学网络全部接入教育云平台,具备向全市40万中小学生、4万名老师提供服务的能力,实现了一校一门户、一人一账号、一人一空间,让广大农村牧区的孩子不出教室就能聆听名师授课,实现中小学联网全覆盖。
“智慧医疗”有效解决就医难
聚焦群众就医难问题,通过建设基于国家标准二维码技术的电子社保卡,整合市、县两级重点医疗机构业务系统,统一建设全市智慧医疗云平台,全市3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接入“智慧医疗”平台,29家医院为市民就医提供线上挂号、缴费、就诊、查询检测结果等服务,方便市民获取连续的医疗服务,动态掌握个人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促进医疗健康服务更加精准。
“智慧社保”实现全网通办
智慧社保“一网通办”信息平台聚焦办理社保业务时间长、提交材料多问题,实现个人参保、社保卡、医疗保险账户、个人医疗账户、养老账户等信息与内蒙古自治区数据平台进行对接,企业和个人参保登记、缴费、变更、待遇申领等150项业务实现“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同时设置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有效缓解了业务办理过程中排队时间长、重复提交证明材料、资格认证等难点堵点问题,让群众和企业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办理各项业务。
“智慧公安”编织城市“安全网”
以信息化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通过互联网侦控平台、技侦侦控平台、警务大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智慧交通指挥平台建设,聚焦“安全保障、便捷服务、智慧警务”,进一步提升警务联动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实现城市运行和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市民生活更加安全舒心,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近年来,全市现行命案全部侦破,破获积压命案30余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案发率明显下降。
“智慧交通”便利市民出行
建设智能化调度平台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调度指挥中心对所有公交车辆实时调度指挥、对道路运营路况实时监测,让乘客通过手机APP查询实时公交出行信息、换乘信息、车辆位置、交通畅通等情况,让市民出行更方便、更快捷,市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14个百分点。
“阳光餐饮平台”保障 “舌尖上的安全”
以学校、幼儿园、托老机构食堂、餐饮企业为重点,在1600余家餐饮单位布设4800余个“阳光餐饮”点位,监管人员和消费者可在手机上下载安装“通辽阳光餐饮APP”或“一店一码”,随时查看餐饮单位许可证照、量化分级管理等级、从业人员健康证、进货管理、供货商管理、商家承诺等主体自律信息和监管信息,实时查询餐饮单位后厨卫生情况和食品加工操作过程,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群众“手机看后厨、选吃放心店”,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工作精准化、标准化、高效化。
“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让扶贫更精准
建设集统计分析、动态管理、绩效评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情况、生产生活条件、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及帮扶责任人情况全部纳入大数据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让扶贫工作实时可查、可看、可评,实现对扶贫户扶贫资金到位、项目进展、作用发挥、帮扶措施落实、收入等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督,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行政成本,为服务脱贫攻坚大局、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底,全市实现现行标准下2.7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23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3个国贫旗全部摘帽。
在线监测让污染无处藏身
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全市电解铝、火电、煤化工、玉米化工等18家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源实行在线、工况、视频“三位一体”24小时自动监控管理,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重点工作区视频实时可查询、可追溯,污染物排放超标、工况、视频数据异常自动报警、反馈,切实提高了环境监管水平和效率。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85%以上,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也为全面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审计云平台”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实施预算执行大数据审计系统建设,将全市764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审计云平台”,实现从传统的财务账表分析转变为多个业务数据综合分析,数据使用“一键联通”,数据审计“一目了然”,率先在自治区实现一级预算单位财政资金审计全覆盖,大幅提高了财政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脱贫攻坚、污染防治资金高效使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分应用让国土空间管理插上“千里眼”
组建成立内蒙古通辽高分分中心,打造“高分+应用”平台,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
2020年是通辽市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提升阶段,通辽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国家信息中心量身打造的《通辽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体系,拓展智慧政务云平台应用,接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启动量子通信城域网、雪亮工程、应急救援平台等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满足人民群众在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的需要,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