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洒满心田:内蒙古奈曼旗“居家助残服务扶贫项目”纪实

发布时间:2019-12-25 17:20: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阳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残疾人联合会创新助残模式,以全旗重度残疾人为助残服务对象组建奈曼旗居家助残服务中心,在全旗全面推行居家助残服务,目前已形成辐射全旗16个苏木乡镇场街道、363个行政村(分场)、9个社区的庞大服务网络。

居家助残服务是残联组织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创新工作方式的重要探索,是提升残联组织服务能力的有益尝试,更是聚合社会助残资源、为更多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机制创新。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残疾人联合会创新助残模式,以全旗重度残疾人为助残服务对象,以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为帮扶性就业对象,组建奈曼旗居家助残服务中心,自今年6月份,旗残联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在大沁他拉镇及东明镇先试点,总结经验做法基础上,以点带面,在全旗全面推行居家助残服务,目前已形成辐射全旗16个苏木乡镇场街道、363个行政村(分场)、9个社区的庞大服务网络。

团队组建,为残疾人打开一扇新窗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他们在生活保障、康复护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困难,着眼于让本地区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惠残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鉴北京通州区残联经验,结合区域实际,奈曼旗残联实施了居家助残服务扶贫项目,通过“残帮残”的机制,重点帮扶老残一体、五保家庭、孤寡老人和儿女不在身边确需日间照料服务的失能老人,最终实现“改善项目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增加项目团队成员残疾人收入”的双赢。

9月26日,由奈曼旗残联牵头,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重点打造的“‘爱心万家’奈曼旗残疾人居家助残项目”在东明镇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签订了“奈曼旗居家助残项目购买服务合同”与“居家助残服务项目劳动用工协议”。

奈曼旗居家助残服务扶贫项目以残联购买服务形式,依托奈曼旗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或其监护人),旗内定点康复机构工作人员、本辖区内乡村家庭签约医生以及社会助残组织、社会助残志愿者为服务团队,组建奈曼旗居家助残服务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居家服务。项目实施初期居家助残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知识科普、医疗卫生问诊服务、理发助浴服务、家庭无障碍服务。

技能培训,为残疾人拆除就业藩篱

“都坐好了啊,今天咱们进行对理发的基础培训,希望大家都认真听,认真记……”奈曼旗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李美荣这几天可是忙得不可开交,日常的对残疾人进行培训已成为今年服务中心的常规工作。“咱们服务队包括干活的服装,使用的工具,一些简单的量血压、测血糖的仪器,这些我们都进行了统一配备,所有的队员都是经过统一的培训,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缴纳商业保险,然后再上岗。”李美荣介绍说。

通过居家助残服务项目的建设,全旗建立起旗乡村三级助残服务网络和管理体系,以苏木乡镇场为单位共组建14个助残服务团队,辐射全旗363个行政村、784个自然村。根据服务半径的大小和服务对象的多少,确定每个服务团队成员中需要吸纳安置就业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或其监护人5至10人不等,预计全旗服务团队成员达到200余人,其中可直接吸纳安置就业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90人,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和康复机构专业志愿者服务人员50人,残疾人家庭签约乡村医生100人。每人每年基本劳务费6000元以上,并实行服务团队成员年度绩效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多劳多得,优胜劣汰,动态管理。

一直以来,奈曼旗残联依托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设电子商务、美容美发、厨师面点、盲人按摩等培训项目,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同时,使很多残疾人培训机构从草根走向专业。

居家服务,为残疾人建造阳光家园

家住新镇沙日达冷村的王胡军今年42岁,先天患有脑瘫和小儿麻痹症,生活不能自理,一直以来依靠哥哥王显军照顾。今年夏天,“居家助残”服务队来到王胡军家,专门为王胡军这类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志愿者们轮流上门和王胡军聊天,为他家打扫卫生,带他外出散步,这让哥哥王显军颇有感慨:“真的特别感谢服务队,对我弟弟来说,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有阳光了,这个社会也更有爱了。”

王胡军只是居家助残服务受益人群中其中的一户,在白音他拉苏木白音他拉村,患有精神疾病的高玉堂,在家摔打生活用品已是常态,家里常常是破乱不堪,家人的照顾总是事倍功半,令人叹息。“居家助残”服务队到高玉堂家后,进行了打扫卫生,还送去了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这让高玉堂的家人感激不已。

自“居家助残服务”全面铺开以来,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累计培训团队成员208余人次,上门服务459户,直接吸纳安置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90人,出动车辆出20次,人工80人次,发放服装97套。建立了13个居家助残服务管理站,做到一间小屋、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台洗衣机、一个衣柜(档案柜)——“五个一”标准,为每个站点建设提供洗衣机、档案柜、清洁工具等,员工守则、服务站物品管理制度、服务站成员工作职责、服务站站长职责、团队成员管理制度等图板上墙,确保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全面铺开“居家助残服务”过程中,各服务站的队员们功不可没,他们认真履职,兢兢业业,把温暖传送到了每个服务家庭。

新镇服务站队员郎彩华因丈夫残疾不能完全自理,已经5年的时间不能干木匠活赚取收入了,也因此全家人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居家助残服务扶贫项目实施后,郎彩华走上了服务队员这个岗位,每个月500元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也能贴补家用,有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脱贫致富就有了保障。“新镇哪有需要搞卫生我们就去,都是自理不了才需要我们照顾,都和家里人一样照顾。”郎彩华干活勤快,不怕脏不怕累,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

“我本身就是名残疾人,我也深知残疾人需要社会的关心帮助。”白音他拉苏木希勃图村的杨占生,一心想为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做点什么,得知居家助残服务项目,杨占生“自告奋勇”通过申请,加入到了居家助残服务的这个队伍当中。“以前我接受了很对爱心人的帮助,现在我就是想出一份力,继续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杨占生感动至深。

通过奈曼旗居家助残服务扶贫项目的有效落实,生活在农村牧区的老残一体、五保及“留守”老人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基本的日间照料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尤其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失能老人和残障人士的居家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了改善。同时,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得到就地安置就业,实现了稳定增收,不仅为残疾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和后顾之忧,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进而更加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社会风气。

(文: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