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迎来了入冬以来的又一场大雪。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大地,安静、洁白,这是北方冬天本来的样子。
挣钱顾家两不误
“这雪下得多是时候,开春了草长得好,羊能吃得更饱。”
64岁的张桂霞抱着一大捆干草,一把一把均匀地撒在饲料槽里,一群羊拥挤着跑过来,纷纷把头探出栏杆,低头开始吃草。
张桂霞是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先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里的丰隆养殖就业扶贫车间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给3200多只羊喂草料。
“一天喂两次,早上7点和下午3点。你看这只,听说是新西兰的,可能吃了,多壮实。”张桂霞指着羊群里那只最大的羊,麻利地扔了一把草在它面前。
张桂霞的丈夫因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她一直想就近找个打工的地方,既能照顾丈夫又能有一份收入。可由于年龄偏大,又没有一技之长,还不能长期上岗,没有人愿意用。
今年年初,村里的养殖合作社被当地人社部门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优先接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这个消息让张桂霞喜出望外。
“朝这一直往前走,十来分钟就到家,干完活儿回家做饭收拾屋啥也不耽误。”在家门口找到一份钟点工的活儿,挣钱、顾家两不误,这可解决了张桂霞的大难题。
“一个月1500元,每次都提前给我开工资,怕我着急用钱。”张桂霞爽朗的笑声感染着身边的人。
张桂霞能吃苦、肯出力是村里出了名的,每年一开春,她就到村里的福兴种植合作社打零工,春夏秋三个季节,只要合作社有活儿,她就不闲着。
张桂霞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前三季在种植合作社打零工,冬闲时节到养殖合作社打工,一年下来能稳当收入2万元。“前几天还给了我们1500元的分红钱。”张桂霞满脸笑容。
“羊爸爸”的致富经
又到了给小羊羔喂奶的时间,闫德怀怀揣着一桶热奶,踩着积雪走进羊圈。刚一进门,三只小羊羔欢快地跑到闫德怀身边,跌跌撞撞地跟着他往前走,就像孩子见到妈妈那般急切。
“咩咩咩……咩咩咩……”闫德怀发出小羊羔的声音。闫德怀一到羊圈,羊羔就知道吃奶时间到了,都飞奔过来,舔他的胶鞋,蹭他的裤腿,有的用前腿够他手里的奶瓶,有的干脆一口咬住奶嘴。
闫德怀看着眼前这些小可爱,哈哈笑起来。
“来来来,你多吃几口。”
“你抢啥抢?着啥急!”
“嗯,你行了,今儿个可没少吃。”
闫德怀俯下身子一边给小羊羔喂奶,一边用他的大手去摸小羊羔的肚子,仅这一个动作,他就能断定羊羔吃饱了没有。80多只羊羔,哪只没吃饱,哪只不能喂太多,哪只需要加餐,他都了然于心。
“你看,这只就是从小喂大的,这膘,多好。”闫德怀指着一只正在吃草的羊,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闫德怀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这个时候来到扶贫车间,已经在这干了一整年,喂羊羔、收拾羊圈、拉羊草、拌饲料,合作社里的这些活儿,闫德怀早已轻车熟路。
“管吃住,就眼前这些活儿,干完就歇着,一年下来能挣2万多元,这不挺好。”闫德怀高兴地合不拢嘴。
“这只是澳大利亚的,那边是新西兰的,小尾寒羊、白萨能、道赛特,好几个品种呢。”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王学刚每天都要到各个羊圈走一圈。他说,羊的品种再好,也离不开平时的精心饲养。他的合作社雇了8人,其中5人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扶贫车间。按照当地的政策,王学刚的扶贫车间每安置一名贫困群众就业,就可享受人社部门1460元的补贴,今年他能得7300元,这笔“额外收入”可把王学刚高兴坏了。
说起扶贫车间,奈曼旗人社局负责人如数家珍:“旗里目前已经认定的扶贫车间有12家,还有陆续申报加入的。老百姓愿意在家门口就业,咱们就提供合适的岗位。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安置一名贫困户就业,就给予1460元的一次性补贴。另外,还拿出一部分京蒙扶贫协作资金作为就业奖励,每月给贫困户500元。”据了解,当地政府2019年的1号文件,就是就业扶贫行动计划。奈曼旗各苏木乡镇场依托贫困嘎查村特色扶贫产业,发展就业扶贫车间,辐射带动本苏木乡镇场及周边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扶贫车间和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效果也比较好。
制衣车间有“巧娘”
八仙筒镇明瑞制衣扶贫车间里,一排排现代化的缝纫机整齐划一,工人们正飞针走线忙着手里的活儿。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艳玲正在熟练地给牛仔裤前兜走明线,对准、下针、走线、剪线,几分钟就完成一道工序。
“已经很熟练了,一天做400多件没问题。”心灵手巧的高艳玲已经成为这里的“大拿”。
明瑞制衣有限公司在当地小有名气,常年保持40多人就业,其中13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服装的来料加工,大多数订单来自韩国和日本。加工程序为流水线作业,实行计件制,多干多得,弹性管理。
“这多好!守家在地打工,能管上孩子。要是去外地打工,家里啥也顾不上,一年下来除去路费、生活费,也攒不下啥钱。”
高艳玲家离公司有10公里的路程,平时活不多她就按时上下班,订单多的时候,她早晚加班干。
“起早贪黑忙够呛,挣得也多啊!平时每个月挣2600元左右,8月份挣了3300元呢,一年能挣个3万来块钱。”说起自己的收入,高艳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她可巧了!学了一个礼拜就能上手干活,现在针织、梭织设备全会用,干活还麻利。”公司负责人对高艳玲称赞有加。
和高艳玲一起入职的还有不少贫困姐妹,大多数都是附近乡镇苏木的农民。开始都不会干缝纫这个活儿,公司负责人就手把手教。在教室讲理论,到车间进行实际操作指导,经过一周的培训,学员们陆续上岗了。
“一开始还挺担心,多练几次就好了。”
“在这敞亮的车间里干活,冬暖夏凉的,上哪儿找去。”
“咱也是村里有工作的人了。”
大家你一言他一语,明瑞制衣扶贫车间里传出阵阵欢笑声。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人社部门承担着重要职责。扶贫车间只是人社扶贫的一项举措,通辽市开通了就业扶贫的“四个主渠道”,一是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通过京蒙协作、区内结对帮扶,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建立扶贫车间、社区工厂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三是通过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等政策措施,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的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兜底就业帮扶。与此同时,通过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通过社保扶贫大力推进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应代尽代”,贫困人员100%纳入参保范围,为缴费困难的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为6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截至目前,通辽全市通过就业扶贫安置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2020人,对623名贫困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21万人通过社保扶贫政策受益。
银装素裹的科尔沁草原,人们看到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原标题:扶贫小车间 脱贫大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