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四动一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9-12-13 18:30: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开鲁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探索建立“四动一线”脱贫攻坚工作模式,把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脱贫成果,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互动共赢。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区域面积4488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辖12个镇场、245个嘎查村分场,共有基层党组织682个、党员16681名。近年来,开鲁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探索建立“四动一线”脱贫攻坚工作模式,把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脱贫成果,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互动共赢。2018年底,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顺利实现了区贫县“摘帽”,目前全县仅有5户11人未脱贫。

制定就业扶贫等7个方面43项措施,推进精准扶贫

县委推动,谋划在一线

县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引领脱贫攻坚,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切实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

在精准识别上谋划。2014年,全县贫困人口为11002户、34768人;2015年,成立以镇场党委为主体,县处级领导参与,镇村两级党组织审定把关、党员干部具体操作的精准识别工作组,采取“七看一筛查”的办法,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6649户、17269人,奠定了精准扶贫工作基础。

在脱贫措施上谋划。开鲁县委先后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常委会和全委会,研究制定了《开鲁县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养殖托管代养扶贫、医疗保障救助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保险扶贫等7个方面制定了43项措施,建立了20个工作流程,县财政列支4218万元配套资金予以支持,使各项脱贫政策更加精准、管用、接地气,确保脱贫工作有抓手、可操作。

在完善机制上谋划。制定了《精准脱贫包扶工作管理办法》《精准脱贫工作督查暗访和考核问责办法》等制度规定,印发了《开鲁县各级干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责任清单》,强化各包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精准脱贫责任落实,做到明责知责、考责问责。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对4名镇场干部、34名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因工作开展不力进行了诫勉谈话或组织调整,110名工作成绩突出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得到了提拔重用,选聘了32名工作实、业绩好、群众公认的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编制待遇,在全县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收到了良好的激励效应。

集中轮训嘎查村干部,提升其领富带富能力

镇村联动,保障在一线

开鲁县委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关键,把其打造成引领脱贫攻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领导班子上保障。把选优配强镇村两级党组织班子作为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坚持在扶贫中识别干部、考察干部、锻炼干部,大胆使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结合乡镇党委换届和嘎查村“两委”换届共有48名基层经验丰富、对群众有感情、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镇场干部和29名党员致富带富能手走上了镇村两级领导岗位。选派12名30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镇场挂职锻炼,切实增强扶贫工作骨干力量。

在能力素质上保障。深入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每年至少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监委会主任进行1次轮训,至少举办2期全县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集中培训班,通过示范培训、集中轮训、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座谈研讨等形式,持续增强县镇村三级扶贫干部脱贫攻坚能力。实施农村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大力推行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实施嘎查村分场党组织和农牧民党员星级管理。五年多来,通过创建推行发展农牧民党员“五个三”模式,全县共发展优秀青年农牧民党员275名,占发展农牧民党员总数的64.4%,每个贫困嘎查村分场党组织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

在基层基础上保障。通过集体土地发包、固定资产经营、部门单位帮扶、企业赞助、资产收益、托管代养、托管代种等形式,全县54个贫困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全部达到9万元以上,其中43个达到10万元以上。五年来,县财政累计列支近8000万元,对全县245个村级活动场所分别进行了维修、改建、扩建或新建,建筑面积全部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逐步配备了广场、公厕、健身器材、文娱设施、光伏取暖,设施越来越完备,功能越来越齐全,打造成了集党务、村务、社会服务和电商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为贫困户提供信息、培训、交易、信贷等多样化、精细化服务。

在管理机制上保障。把落实嘎查村“532”工作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嘎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和乡镇党委指导把关作用,在贫困户确定、扶贫政策落实和扶贫资金使用、贫困户退出等工作中,严格执行“五道程序”,依次通过“三次把关”,坚持实行“两个公开”,有效防止了镇村两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跑偏越轨,切实提高了工作运行的透明度和精准度。

县处级领导带头深入嘎查村社区听取群众意见,为民服务解难题

党员带动,引领在一线

开鲁县委始终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其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建功立业,最大限度凝聚精准扶贫正能量。

在结对扶贫上引领。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农村牧区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树旗”“星级管理”“倡议我响应、志愿我行动”等活动,组织党性观念强、群众基础好、致富本领强的4870名有帮扶能力的农牧民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现已实现全部脱贫。

在产业扶贫上引领。采取支持党员创办领办养殖项目、贫困户参与托管代养的方式,推动实现党员和贫困户致富脱贫“双赢”,县委统一为每户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协调贷款5万元购买牲畜,托管给党员领办的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场代养,每年根据代养牲畜头数给予贫困户分红,确保贫困户“稳赚不赔”。

在思想扶贫上引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创建活动,全县党员干部全员注册登记志愿者,以志愿服务方式,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广泛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开鲁县辽河农场党员领办养马合作社,与贫困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部门互动,帮扶在一线

全县各部门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抽调精干力量帮扶,落实资金资目支持,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提质增效、提标提档。

在人员力量上帮扶。明确了27名县处级领导、116个部门单位、150家企业、1353名机关干部分别与6649个贫困户结成包联对子,选派245名干部到嘎查村任“第一书记”,成立245个驻村工作队,县处级领导人人有任务、扛指标,每个常委包联1个镇(场)、5户贫困户,引领脱贫攻坚深入开展。今年7月份以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预热和开展,县委安排2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199名县直机关科级干部,在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周一下午,深入到12个镇场的245个嘎查村分场,以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为重点,向群众说事、听群众说事、为群众办事、帮群众谋发展,受理诉求1106件,已办结897件,在全覆盖、全方位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实践中,切实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激励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

在项目资金上帮扶。坚持“渠道不变、打捆使用、本金滚动发展、收益到村到户”的原则,将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由企业组织生产经营,贫困户、村集体直接获得扶贫资产收益,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2014年以来,整合涉农涉牧项目资金6.09亿元,精准配置到贫困村和贫困户。其中,整合县本级资金2.85亿元,实施跨镇联村项目,年实现收益2629万元;向农业银行投入风险补偿金5000万元,撬动银行贷款4.2亿元,全部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财政资金累计贴息5242户1153.41万元。

在组织实施上帮扶。充分发挥包联部门、企业和各级干部的帮扶作用,帮助嘎查村和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脱贫计划,落实扶贫政策。创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载体平台—精准扶贫“爱心超市”,每周由村妇联主席召集驻村工作队长或第一书记、包扶干部、村书记或主任共同入户,根据贫困户室内外卫生情况、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评定打分,每周评分1次、最高50分,每月评分4次、最高200分,1积分等值1元钱。贫困户根据积分和需求选择生活用品,包扶干部凭兑换卡每月到“爱心超市”为贫困户兑换商品,并负责送到贫困户家中。目前,全县14个精准扶贫“爱心超市”累计为贫困户兑换商品价值达311万元。(孙国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