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用好生态打造自然风景线

发布时间:2019-12-10 11:31:56丨来源:绿色时报丨作者:王辰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近年来,通过采取多种综合治理措施,乌梁素海湖区水质从2010年的地表水劣五类恢复到目前的地表水五类,局部水域已达四类……如今,乌梁素海又成为野生鸟类栖息的快乐场所。

  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属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

  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耕地亩均水资源量548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如何有效利用黄河的水资源改善黄河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本报记者近期随“2019中央及行业媒体黄河行”采访团走进内蒙古。

  乌梁素海位于巴彦淖尔市,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这个内蒙古西部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全球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作为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乌梁素海还是世界八大候鸟迁徙和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主要通道。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巴彦淖尔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速,受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等大量排放及湖泊自身因素的影响,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也曾陷入尴尬的“窘境”。当地村民刘旭庆告诉记者,10年前,这里可是没人想靠人近的臭气熏天的“黑海”。

  近年来,通过采取多种综合治理措施,乌梁素海湖区水质从2010年的地表水劣五类恢复到目前的地表水五类,局部水域已达四类……如今,乌梁素海又成为野生鸟类栖息的快乐场所。

  为改善乌梁素海的生态环境,当地利用黄河凌汛期和灌区农业灌溉间隙,不断加大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力度,乌梁素海也发生显著变化。2019年,当地将补水5.65亿立方米,春季已利用凌汛水向乌梁素海补水1.81亿立方米,利用灌溉间隙期补水3.21亿立方米。目前共完成生态补水5.02亿立方米。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告诉记者,他们在城镇和工业园区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工程,河套灌区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为在乌梁素海湖区开展内源治理,当地除生态补水,还采取水源入湖前的湿地净化、网格水道等措施,不断改善湖区水质。

  在乌梁素海采访时,记者看到大片芦苇丛中不断有水鸟飞进飞出。为减少芦苇腐烂对乌梁素海水质的二次污染,河套水务集团公司引进的无甲醛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技术,可年处理乌梁素海芦苇10万-15万吨,不仅减少了二次污染,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为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因其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而得名。

  库布其沙漠是距京津地区最近的风沙源,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其在杭锦旗境内面积0.987万平方公里,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52%。因库布其沙漠毗邻黄河,最近处距黄河仅3公里,春冬两季,有大量沙子被刮进黄河,这也是黄河内蒙古河段河水含沙量偏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杭锦旗,治沙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之一。

  2014年,该旗利用南岸总干渠和牧业分干渠,首次将凌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2015年以来,南岸总干渠22公里闸建成一座分凌引水闸,新建引水渠38.5公里,建设生态围堤17.92公里。2018年,该旗借助《全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2018年度实施方案》,将10公里生态围堤、3.6公里退水渠与总干渠实现连通,形成从黄河引水、自流经过库布其沙漠、再退还黄河的循环格局。

  如今,库布其沙漠腹地已形成近2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近6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20多种植物恢复生长,10多种野生鸟类长期栖息。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鄂尔多斯市中部,总面积1.47万公顷,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咸水湖泊湿地,保护区内主要的湖泊有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侯家海子和苏家圪卜海子。

  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保护湿地和遗鸥等野生动物,2017年,鄂尔多斯市实施了遗鸥自然保护区湿地补水管线工程,这是一项为恢复泊江海子湿地功能实施的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工程起点为泊江海子镇海子湾村,终点为泊江海子镇泊江海子村。水源由中天合创引黄供水管线13号远控站处将黄河水引入湿地。该工程于2018年5月实现全线通水并向泊江海子湿地补水。按照设计补水规模每日4万吨,工程运行400天可为湿地补水1600万立方米。目前,湿地水域面积7平方公里,保护区的湿地功能基本恢复。

  目前,保护区的湿地鸟类有8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遗鸥、东方白鹳、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角䴙䴘等10多种。此外,这里还生活着蒙古野兔、艾鼬、黄鼬、赤狐等多种草原动物。

      (作者: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