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乌珠穆沁旗治沙20年 恢复植被百万亩

发布时间:2019-12-09 14:13:47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在水草丰美的乌珠穆沁草原上潜藏着一道沙地带,被称作“乌珠穆沁沙地”。这个沙地的8成面积分布在西乌珠穆沁旗境内。

在水草丰美的乌珠穆沁草原上潜藏着一道沙地带,被称作“乌珠穆沁沙地”。这个沙地的8成面积分布在西乌珠穆沁旗境内。

本世纪初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年来,西乌珠穆沁旗党委、政府采取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飞播牧草、工程固沙、禁牧生态治理等措施,合理配置乔、灌、草,已使百万亩沙地恢复植被,达到141.51万亩。

沙地变绿,牧民“减羊增牛”稳定增收,可喜的变化中最让人称道的应该还是生态保护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畜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草原沙化程度日益加剧。在牧区经济发展减缓的趋势面前,牧民治理沙化的积极性也有了不断的提高。

今年6至7月间,锡林郭勒盟生态文明促进会领导在西乌珠穆沁旗促进会和林草部门领导陪同下深入到巴彦胡舒苏木柴达木嘎查调研,对这里牧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情况深感欣慰。

牧民陶格陶今年60岁曾经担任过嘎查干部,是一位养马的能手。

他说现在牧民饲养牲畜都严格实行草畜平衡的限定,除了夏秋季节,大部分时间实行喂养。因为沙区天然林地实行禁牧,禁羊不禁牛。养羊的数量已经减了不少,养牛的数量不断增长。

柴达木嘎查位于西乌珠穆沁旗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西25公里处,嘎查常住牧民80户、240人。2017年嘎查启动实施绿化工程后,牧民积极保护草原,使生态环境有了好转。

在柴达木嘎查境内的浩日木图淖尔里,每年有300余只白天鹅以及大量其他水鸟逗留。

在巴彦胡硕嘎查调研

内蒙古草原一般提到的是“四大沙地”,分别为科尔沁沙地,面积6.3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毛乌素沙地,面积5.55万平方公里。浑善达克沙地,面积3.96万平方公里。呼伦贝尔沙地,面积约0.74万平方公里。

乌珠穆沁沙地

乌珠穆沁沙地是作为第五沙地面积约为0.32万平方公里,其中分布在西乌珠穆沁旗0.28万平方公里,占沙地总面积的89.5%。横亘在西乌珠穆沁旗境内的乌珠穆沁沙地东西长150公里,宽约15公里。宜林地0.16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27.32%。

西乌珠穆沁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哈斯巴雅尔

据西乌珠穆沁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哈斯巴雅尔介绍,通过多年来的治理,乌珠穆沁沙地得到有效治理,整体沙化现象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依托治理成果开发了黄柳采条、生态旅游等沙产业,同时在哈布其盖治沙站建立了国家沙漠公园,哈布其盖治沙站景区被评为国家3A旅游景区。

在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同时西乌珠穆沁旗加强对治理区的管护。治理区域治理达标解封后,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对解封区实施沙地禁羊,对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区的实施禁牧,落实生态补奖政策,进一步巩固治理效果,实现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目的。

(来源:锡林郭勒生态文明微信公众号 锡林郭勒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