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建起群众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发布时间:2019-12-05 20:40: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科左中旗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主题教育中,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针对地多绿色少、有林效益低、有树人不富等问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好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之路

什么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哪些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哪些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梳理汇总、综合研判、合并同类项,“生态”“绿色”两个词跳入眼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一条条、一项项群众期望不约而同的跃然纸上。

主题教育中,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针对地多绿色少、有林效益低、有树人不富等问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好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之路,通过全力实施“31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战略工程,真正把林业产业发展作为优化生态环境、助推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

荒地披绿装,生态好起来

初秋,驱车行驶在通往科左中旗舍伯吐镇的县道上,道路两侧草木葳蕤、绿意盎然;头顶的苍穹,碧空如洗、高远通透。“原来,这一片都是光秃的,也没人种地,不知道是用来干个啥的!一到开春,满天飞的沙子,对面都看不见个人。”舍伯吐镇布敦毛都嘎查的吴哈斯巴根指着一片长势正旺的沙棘林说。

随着科左中旗重点实施了建设高效节水粮食生产功能区3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退耕还草100万亩、发展特色种植基地100万亩、肉牛养殖规模达到100万头“31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战略工程,当地全力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积极探索创新生态扶贫新机制,注重把生态扶贫建在产业链上,走出了一条具有科左中旗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产业模式,贫困村由107个减少至24个,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30.6%下降到1.78%,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持续改善了生态环境。

通过着力完善“林业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科左中旗不断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力度,鼓励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态经济林及果树经济林,完成人工造林28万亩,发展生态经济林15万亩、果树4万亩、景观经济林5万亩,通过生态补偿机制,使贫困群众吃了上生态饭,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双赢”。

 image.png

科左中旗机械种植沙棘

果子挂枝头,农民富起来

九月末,阵阵微风载着一丝秋意,轻轻拂面,带着黄土厚地的馈赠,伴着清风甘露的滋润,科左中旗希伯花镇的锦绣海棠红了,一株株、一串串,红彤彤地挂在枝叶间、压弯了枝头,映红了这喜人的九月,照亮了乡间那黝黑的土地,甜蜜了老百姓的心坎。

 image.png

科左中旗希伯花镇成熟的锦绣海棠挂满枝头

“同样是栽树,但是栽什么样的树,造什么样的林,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科左中旗林草局副局长杨明海说。“栽什么”才能既让生态好起来,还能让百姓富起来,真正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落地,是全体林草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实施百万亩退耕还林工程中,科左中旗始终注重生态产业化发展,调整林中结构,大力发展以沙棘为主的生态经济林、以锦绣海棠为主的果树经济林、以樟子松为主的景观经济林,同时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积极培育不老莓、文冠果等本地特色经济林,努力实现镇镇有精品、村村有特色。百万亩项目达产期后,每年将为百姓增收50亿元。

劳务输出忙,脱贫快起来

科左中旗通过倾力打造“沙棘之乡”“海棠之乡”名片,积极探索“以林促农,以林促经、靠林脱贫、兴林惠民”新模式,重点规划实施了以沙棘为主的50万亩生态经济林、以锦绣海棠为主的20万亩果树经济林,积极推广“深秋红”大果沙棘品种,亩均产值可达3000元以上,并建设以沙棘果浆、果粉、果油等为主要产品的沙棘精深加工基地,聘用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亩用工2—3名,辐射带动全旗85%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户均增收4800元以上。

为让贫困户早日脱贫,科左中旗实施“四选机制”,即选派优秀的林草系统干部到贫困村任驻村,选聘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任生态护林(草)员,选择贫困地区重点发展林业产业,优选重点项目助力脱贫,让贫困群众致富有人帮,政策有人讲、发展有项目、脱贫有政策,从“脑袋”到“口袋”真真正正富起来。

 image.png

科左中旗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护林(草)员现场培训班

科左中旗通过利用京蒙帮扶资金,指导帮扶全旗18个苏木乡镇、4个国有林场建成生态扶贫产业园苗木繁育基地14个,建设面积达到2640亩。目前,全旗已累计选派林草系统驻村干部54名,在全旗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符合条件的生态护林(草)员1269人次,现已发放护林员工资5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