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颜色是红色:开鲁县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26 22:57:00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杨朝东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红色的辣椒、红色的文化、红色的产业、红色的规划、红色的梦想,来到开鲁县,就被一种火红色所包裹着、所感染着。在开鲁县广袤的土地上,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懈地探索着红色链条的延伸、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项目的落地、红色产业的增收。

“那是从旭日上采下的红,没有人不爱你的颜色……”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什么颜色最美?最美的颜色是红色。

在开鲁,最美的颜色是辣椒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雕塑随处可见

这个最美的红色是农家门前红红的辣椒,是红色记忆收藏纪念馆珍藏的那面不褪色的红旗,是七家子村生产出的红彤彤的糖心沙果,是麦新旧居纪念馆里陈列的军功章,是安乐村土地托管增收致富党支部书记幸福的笑脸。

初冬的早晨,开鲁大地天空湛蓝,空气清新,安静祥和。春天的计划正在冬天里孕育。

位于黑龙坝镇的红色记忆收藏纪念馆外景

珍藏在黑龙坝镇红色记忆收藏纪念馆中的一面“中国工农红军”红旗,经历数十年的历史沧桑依然红艳。收藏者乔贵民说,由于精心维护,这面旗帜至今没有褪色。

一面“中国工农红军”红旗,由于精心保护至今没褪色

乔贵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位企业的经营者,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红色收藏,用30年左右的时间,收藏了几千件红色的文物。在黑龙坝镇红色记忆收藏纪念馆,记者见到了他。他说,我建立这个纪念馆,目的是传承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党的历史。在纪念馆的展柜里,有一册册“新青年”杂志的原版,有登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消息的《人民日报》原件,有毛泽东各个时期的照片,有红军指战员使用的战刀等等。其中墙上悬挂的一面“中国工农红军”红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旗颜色鲜红,上面是金黄色的五角星与镰刀斧头,旗的左侧书写着“中国工农红军”几个大字。该红旗新鲜的程度就像刚刚制作出来的一样。“这面红旗是不是复制的?”“不是,这面旗就是工农红军曾经使用过的,由于收藏者的细心维护,这面旗至今没有褪色”,乔贵民解释道。凝视每一件红色的文物,都像是穿过漫长的岁月。

纪念馆收藏的“新青年”杂志

拂去历史的尘埃,昨日奋斗的历程仿佛就在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红色文物收藏者尽心尽力搜集珍藏这些红色的文物,为的就是有一天,把他们展示出来,更好地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一名91岁高龄、7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拄着拐棍来到村党支部亲自递交自己的党费,多少年来都是如此。他是一名老兵,从部队首长警卫员到地质勘探技术员再到村里的机械手,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

 

老党员巴效贤致以革命的敬礼(摄影:孙迪)

老党员的名字叫巴效贤,1929年9月出生,今年91岁。“我是1949年4月4日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巴效贤对自己的“政治生日”记得十分清楚,引得在场的所有人啧啧称赞。巴效贤生活在东风镇东方红村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里,从家到村党支部的距离有两公里,但他每回都要亲自去村党支部上交党费。91岁的老党员,怀揣带有温度的几张人民币和钢镚,拄着拐杖,步履蹒跚,来到村党支部所在地,当着村党支部书记的面,用满是老茧与皱纹的手,将自己的党费郑重地交给党组织。

 

巴效贤革命军人证明书

解放东北纪念章

握住这位老党员的手,感觉他的手温暖而又充满力量。这位党龄长达70年的老党员用他沙哑又含混的声调,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他战斗的一生。老党员是一名老兵,所在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首长的警卫员到学习钻探的技术员,每一阶段的工作他都兢兢业业。在包头,他们曾经克服困难开采铁矿,为兵工厂持续提供原材料。他说,看到今天国防事业飞速发展,他为当初的努力与拼搏而自豪。在任勘探技术员期间,他曾经使用三台钻机、三个钻头、三个钻孔,一举成功打破钻探1000米的记录,直到今天,他还记忆犹新,颇为自豪。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响应党精简人员的号召,主动申请下放,回到农村。回到农村后,他又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在村里研究柴油机浇地、柴油机碾米等技术,继续服务广大群众……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他的儿子与孙子都是军人,一位在大庆油田建功立业,一位参加了今年的大阅兵。

上等的红辣椒,是在阳光底下闪烁着光泽,它的皮质特别坚韧……七家子村的党员们既是生产者又是志愿者。

东风镇七家子村农民在劳作

东风镇七家子村党支部书记于洪春说,村里成立了鼎红林业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残次林进行更新改造,全部栽上经济林。据了解,该村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600元,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今年村集体收入可达65万元。

于洪春打开手机,里面满是红红沙果的照片。“我们这里的沙果,咬开后里面是糖心的,品质特别好。”于洪春说,“我们在经济林下,种植红辣椒,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与于洪春唠起林果业发展的话题来,他滔滔不绝。明年,于洪春要继续增加流转土地的规模,扩大经济林栽植。他还打算建一座冷库,在水果大面积丰收的时候,可以保鲜储存。

七家子村糖心沙果

说起七家子村,东风镇党委书记牟铁民更是有话说:“七家子村党支部成立志愿服务队,遇到突发火情,他们就立即扑上控制火情。”在于洪春的手机里,存储着一张又一张救火的图片。他们既致富自己,又不忘帮助他人。于洪春组建了党员志愿应急救援队,花8万元购买了一辆二手的消防车。20多名党员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援8次,处置山火4次、民房火险4次,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

听说建立麦新旧居纪念馆,群众纷纷将自己的红色收藏交到镇党委。红色旅游文化在麦新镇如同大树一样,根深叶茂。

麦新镇麦新旧居纪念馆珍藏的红色文物

来到麦新镇麦新旧居纪念馆,一座巨大的军号雕塑矗立在院子中央,一排排过去的“车轱辘圆”房子,把我们带回那段历史岁月。麦新镇党委书记李玉伏说,当地多方面筹措资金,投入千万元打造了红色文化基地,通过对麦新烈士文物的搜集与整理,集中了麦新烈士在此战斗工作期间的红色文物,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向游人展示那段烽火的岁月。

在展柜中,一个破损的小布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小布袋上面写着三个人的名字,字迹斑斑驳驳,这是与麦新同时期的战士留下的红色文物。这三个人都有着怎样的战斗故事?都值得我们继续去追寻。麦新镇红色文化发展的联系电话是一个独特的手机号:13319141947。这个手机号蕴含独特的含义是,麦新一生是33岁,1914年出生,1947年牺牲。这个号码是麦新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不远千里到陕西省做了原号码主人的工作,最后弄回来的联系号码。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麦新镇人民对麦新烈士的深深敬仰之情。

麦新殉难地

李玉伏是红色历史文化的倡导者与推动者。他打开手机,“这是我们制作推送的麦新日记公众号,每天推出一篇蒙古文和汉文版麦新日记”。记者打开一看,首页是麦新日记(1945年9月19日),往下是麦新日记的背景资料,然后是麦新日记摘录,均有蒙汉语音朗读……麦新镇多方面多层次弘扬红色文化可窥一斑。李玉伏说,弘扬红色文化,是麦新镇的立镇之本。麦新镇持续推动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链发展以来,最大的变化是这里的党员群众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这里鲜有上访的事件,鲜有刑事案件的发生。这里的企业家和广大群众纷纷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捐资捐物,尽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红色文化的力量,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凸显。

一片土地,托管给公司,实现机械化种植,统一耕种,统一管护,农民得到分红的同时,还能够离开土地去打工。

黑龙坝镇安乐村惠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粮堆(摄影:高志鹏)

安乐村惠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机械化作业

“今年我们集体收入增加了24万元。” 黑龙坝镇安乐村党支部书记王秋学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从去年起,成立惠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托管村上的土地,实行机械化耕种,每亩村民能得到分红款至少750元。农民不用拴在土地上了,可以腾出手来去打工。

黑龙坝镇政府镇长赵义一直工作在农村牧区,对于乡村振兴有着自己的理解。“今天,广大农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村庄里的大都是一些老年人,他们对于土地经营没有能力。现实倒逼着你实行土地集约化。我们在安乐村实施土地托管,实行公司化运作,农民与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下一步,我们要引入股份制经营,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说着,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外出打工,按照每个人保守收入两万元计算,一个村子200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就是400万元的收入啊。”说着,镇长将记者带到安乐村惠丰农牧业公司粮食集散地,只见金黄色的玉米一大片,机器轰鸣,玉米直接装进卡车,直接运走,直接变现,直接分红。

红色的辣椒、红色的文化、红色的产业、红色的规划、红色的梦想,来到开鲁县,就被一种火红色所包裹着、所感染着。在开鲁县广袤的土地上,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懈地探索着红色链条的延伸、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项目的落地、红色产业的增收。

(记者:杨朝东,来源:通辽日报,原标题:最美的颜色是红色 ——开鲁县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 担使命”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