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沙漠, 化于山而行于水,“仁”“智” 兼备。位于华北与东北连接处的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境内的宝古图沙漠,浩瀚茫茫、雄浑壮美、风情万种、一越千年,是一个一旦进入就让人痴迷、狂野、激情、忘返的地方。
沙地占奈曼旗8137平方公里总面积的 62%,是科尔沁沙地的腹部和核心地区,如巨龙横亘全境,号称“八百里濣海”。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源源不断地把从上游蒙古高原及阴山山系山石风化冲刷而来的硅沙向其汇流处搬运, 炮制出了这大片沙漠,宝古图沙漠是其中最典型的一段,有“中国东部最大最美的沙漠” 的美誉。宝古图沙漠是我国距北京最近的沙漠,距北京570公里,沙漠东西长35公里, 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00米,最大高下落差28米,在大广高速公路655公里标桩处出口北侧有畅通的公路进入沙漠景区,非常适合自驾、越野、度假和拍摄采风等活动。
“宝古图”在蒙古语中意为“有鹿的地方”,历史上曾经是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东北民族相继南迁的中途落脚点和汇合地。特别是其东端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两河交汇处,是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并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徽图案的“C形”红山玉龙,就出土在河对岸的翁牛特旗境内。
自春秋战国直至辽金及元明时期,宝古图一带一直都是北方古战场,老马识途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公元前663年,齐桓公亲率大军假助孤竹国攻打山戎,山戎大败。大队人马从今辽宁朝阳北部(当时的辽西郡)向东北追击800里,来到奈曼旗境内黄沙飞舞的“旱海”沙漠时中了“诱敌深入”之计。齐军迷失了方向,管仲足智多谋,他挑选出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大队人马在几匹老马的带领下果然走出了沙漠,后来就以“老马识途”来称赞有经验的人了。
宝古图东端大漠深处有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称帝登基的龙化州遗址,其左右有“长泊、广平淀”两处辽帝捺钵之地,也曾经是铁马金戈的古战场,至今大漠红尘中不时浮现散落的红山、辽金文物,还有人看到过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辽史》 记载,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 自马盂山浮河而东, 有天女驾青牛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 至木叶山, 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 生八子。 其后族属渐盛, 分为八部”。 宝古图大漠东北侧的孟家段,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两河交汇处就是当年的木叶山,也是当年耶律阿保机的东楼私城准首都“龙化州”。宋朝大文豪苏辙元祐四年为贺辽国生辰使, 出使途中,曾作诗《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中《木叶山》“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冰霜叶堕尽,鸟兽纷无托……”这样的景象,在宝古图沙漠里至今仍能切身感受。
到了现代,解放战争时期,陶铸、曾志夫妇都曾在这一带开展过敌后斗争,建立敌后根据地。解放后曾志、邵华也都曾来到这片沙漠故地重游采风访问。
人们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奈曼旗是“靠沙吃沙,点沙成金”,这里的人们对于“沙”的苦辣酸咸,认识尤为深刻,宝古图沙漠所在老哈河西辽河南岸沙地是全国率先实现生态恶化地区向良性逆转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在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同时,不但在沙漠上建设成了兴隆沼自然保护区等近500万亩人工林,改造成了近30多万亩沙地良田,还在沙丘上建起了新兴城镇,开发了沙地西瓜、沙地蒙古野果、沙地水稻、硅砂透水建材等沙产业,还特意保留了宝古图这块100多万亩的高大裸露沙丘地貌, 用以涵养水源、保护原生态和发展旅游。宝古图沙漠东端还有目前国内淡水蓄水量最大的沙漠水库孟家段母子湖。
奈曼旗每年从“五·一”开始直到年末,都在宝古图沙漠承办举办持续八个月左右时间的“内蒙古沙漠那达慕”大型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既有沙漠赛马、赛驼、赛犬、摔跤、射箭、布鲁等传统蒙古民族沙漠项目,也有沙漠吉普、UTV全地型车、摩托车拉力越野等现代沙漠项目,有小型飞机、滑翔机、无人机等沙漠空中项目,还根据不同时令举办百对沙漠民族集体婚礼、沙漠篝火晚会、沙漠音乐啤酒晚会、沙漠泼水节、沙漠冰雪节、沙湖垂钓冬捕节等,沙漠地形之多样、民族风情之独特 、生态产业之发展、沙漠活动之丰富均为国内罕见。
奈曼旗以这片沙地为依托,从2014年起,连续举办了三届走进生态大漠全国摄影联赛和四届生态大漠全国摄影大展,目前第四届生态大漠摄影大展正在“诠摄汇”征稿。这片沙漠吸引了国际国内众多摄影人和画家前来采风创作,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金驼冲沙、沙海怪柳、吉祥婚礼等镜头和画面已经成为宝古图沙漠标志性景象。奈曼宝古图沙漠2017年被评为全国最美自驾游营地,今年11月又获评《中国摄影报》首批20个“中国醉美摄影旅游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