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成效如何?
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存在什么困难?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产业先行是关键。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从“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科学规划产业项目,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坚持贯彻落实精准方略,坚持靶向治疗,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鼓励扶持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因地制宜地培育一批叫得响、有效益、能带动群众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同时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依托三产融合,把规划转化为一件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措施,真正把产业优势挖掘出来,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注入持久动力。
近些年,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在政府的扶持下,甘薯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种植品种不断更新,甘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们不再“单打独斗”,纷纷加入合作社抱团闯市场,收入连年增加。李井龙一家4口人,妻子有病不能干重活,孩子念大学,还有一位88岁的老母亲,全家主要靠12亩旱地玉米为生,年景好时纯收入不过4000元,2016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一开始我不愿意把地给公司种甘薯,自己的地凭啥让别人说了算。可到了当年秋天我就发现入股的人比我挣得多,还不受累。第二年,我就把自己家一半的地入了股,到了秋天我拿自己种的另一半地收入进行了比较,发现还是入股合适。”如今,李井龙把全部土地和扶贫资金都入股村里的公司,一年光分红就有7000元,加上在村里担任保洁员,平时再在公司务工,一年的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2014年以来,全旗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4亿元,依托黄牛、肉羊、肉驴、生猪、甘薯、蒙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层级安排产业项目实施。在贫困户层面,对贫困户采取“菜单式”扶贫方式,按户均不高于1.5万元的标准,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或参股带贫减贫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在村级层面,采取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的方式,突出“一村一品”,实施设施农业、育苗基地、水稻加工、保鲜冷藏库等项目,同时,结合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帮助贫困群众将小片、零散土地调剂集中起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解决好土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稳定增收的目标;在乡镇层面,采取龙头企业引领的方式,突出“一乡一业”,实施牛羊规模化养殖、集贸市场、甘薯种植及深加工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引领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就业实现增收;在旗级层面,实施安全饮水升级改造、南部山区水源建设等项目,多点扶持,以点带面,促进全面发展。同时严把项目准入关,聘请专业项目咨询公司进行绩效评估,提高项目质量,切实发挥带贫减贫作用。
治安镇二号村为50户农户安装了3000瓦光伏发电站,不用农户自己拿钱,只要腾出屋顶就能创造收益,同时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村集体有收益、基层党组织增活力、群众得红利的良好局面。“6月20几号入的这个电网,到现在是400度电,1度电是6毛,400度电能卖240块钱,要是我们不卖电呢,企业给资金,这一年是给1000块钱,就算租房顶的钱了。”7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宫玉清是项目的受益户之一,6月份,驻村工作队为他家协调免费安装了3000瓦的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板,让家庭拥有了“小型电站”,其最长使用年限为25年,宫玉清每年还可多收入1000元的租赁费。
近几年,奈曼全旗投入3.85亿元,完成55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项目,为全旗2156户重病、重残等丧失劳动能力贫困户按期、足额发放收益。投入1.5亿元,实施23.9兆瓦村级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扶持16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通过设立公益岗、生产奖补等二次分配方式,带动3428户贫困户及残疾人增收。
与此同时,奈曼旗以实施“旅游+”战略为切入点,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形成了以宝古图沙漠旅游区、孟家段湿地旅游区、奈曼王府、青龙山洼旅游区、怪柳景区为主的纵贯东西、点面相依的旗域旅游格局。重点推进4个旅游特色小镇和10个乡村旅游特色嘎查村建设,探索重点景区+扶贫、龙头公司+扶贫、带头人+扶贫发展模式,通过依托土地、旅游创业、带动就业、旅游商品、旅游产业、电子商务等途径,带动902名贫困人口就近增收,平稳脱贫。
(文: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