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绣一幅精准扶贫的壮丽画卷

发布时间:2019-11-25 09:53:26丨来源:中国扶贫丨作者:王健任 张俊凯 崔筱萌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脱贫攻坚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旗委旗政府带领全旗广大干部群众,从大局谋划,设计出一幅产业扶贫的壮美“花样”;从细节落手,下一番“针针入孔”“丝丝入扣”的“绣花”功夫,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上绣出了一幅精准扶贫的壮丽画卷。

中国人善以刺绣,按照精美的设计花样,人们在织物上刺缀运针,绣出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刺绣作品。

刺绣大师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精美的花样,只有用缜密的针脚才能体现出花样的精美;而缜密的针脚,只有绣在精美的设计花样中,才能实现“缜密”的价值。

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就脱贫攻坚工作指出“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绣花”二字,点明了精准扶贫的要义,也为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细化了方法和措施。

脱贫攻坚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旗委旗政府带领全旗广大干部群众,从大局谋划,设计出一幅产业扶贫的壮美“花样”;从细节落手,下一番“针针入孔”“丝丝入扣”的“绣花”功夫,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上绣出了一幅精准扶贫的壮丽画卷。

科尔沁左翼中旗新面貌

用“大花样”指引“小针脚”

7年前的一天,协代苏木哈久嘎查王小君家“天塌了”!

那天,全家老小正忙着22岁的儿子王刚的婚事,墙上帅气的儿子和漂亮儿媳的结婚照,羡煞了嘎查里的老老少少,一对金童玉女的婚事,让王小君家欢天喜地。

就像草原上8月的天,前一刻的风和日丽,往往在一瞬间就变成了雷电交加:儿子突然患上急性脑脊髓炎,在一家人呼天抢地的时候,王小君在给儿子筹借医药费的路上,出了车祸,被推进了抢救室。后来,儿子保住了性命,但双腿失去了知觉,只好取消了婚事。王小君恢复了身体,但留下了十几万元的饥荒,消瘦的身体和绝望的目光……

接下来,日子怎么过?出去打工?一家老小和床上的儿子让他迈不出家门。靠家里30多亩的土地?好的年景也只能收获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差的年景连本都收不回来。养牛?虽然挣钱,但哪有那么多本钱……于是王小君一家,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但要强了一辈子的王小君发愁,这“穷帽子”如何能摘?

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的“31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战略工程里,王小君找到了摘“穷帽子”的办法。

近年来,科尔沁左翼中旗在脱贫攻坚中,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脱贫攻坚为目标,实施“31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战略工程:重点实施建设高效节水粮食生产功能区3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退耕还草100万亩、发展特色种植基地100万亩、肉牛养殖规模达到100万头。

在科尔沁左翼中旗,辽阔科尔沁草原上有4万多的贫困人口。贫有千种,但发展扶贫产业归根到底,离不开土地,离不开“种养”二字。脱贫攻坚以来,科尔沁左翼中旗布大局、下大力,始终扭住产业扶贫这条主线,立足以节水农业、肉牛养殖、生态产业、光伏扶贫、庭院经济为主的产业扶贫,使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固定在产业链,增收在产业链上。通过实施“31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战略工程,解决长期以来“地瘠人贫”“牛贵人穷”的难题。

在敖包苏木扎如德仓嘎查,群众种地种出了“高科技”。庄稼缺水了,信息会自动被地里的传感系统反馈到群众手机上的一款“APP”,他们躺在床上点击一下就能浇地;耕种、收割的机器上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不仅能实现精准耕作、收割,甚至实现了无人驾驶;施肥再也不用漫地撒了,倒进灌溉机房的设备中,肥料直接送到作物根部;过去浇地费时费力费钱,现在实现了精准滴灌……

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镇锦绣海棠丰收

像扎如德仓嘎查这样的农田,近年来,科尔沁左翼中旗要规划实施300万亩。推行农业高效节水扶贫增收模式,让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20亩高效节水农田。算小账,应用浅埋滴灌技术与管灌技术相比传统种植方式,每亩省水64%、省电30%、省工5个、省时75%、省化肥25%、省农药40%;每亩增产320斤、增加效益240元。算大账,全旗每年节水1.4亿立方米,增产9.6亿斤粮食,项目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在希伯花镇,种着几万亩的“宝贝”水果,每到秋天收获的时候,来自全国的收购商挤破了头,不按斤收按亩收,不论果子大小好坏,一律不愁卖,甚至今年还卖到了马来西亚……这种水果,就是科尔沁左翼中旗引进的誉为“塞外红小苹果”的锦绣海棠果。

海棠果个头小,但价值大。希伯花镇镇长王丽华算了一笔账:按每棵树产果50斤,每亩地栽种66棵果树计算,每亩地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在全旗,有20万亩的锦绣海棠。

对于科尔沁左翼中旗的群众来说,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已经不止国家的补助了。近年来,科尔沁左翼中旗探索以林促农、以林促经、兴林惠民新模式,推进生态建设工程升级为结构调整、富民增收工程。

100万亩的退耕还林,科尔沁左翼中旗种下了以50万亩的沙棘、10万亩的柳条为主的生态经济林,以20万亩锦绣海棠为主的果树经济林,以10万亩樟子松为主的景观经济林和10万亩桑葚、元宝枫、蛋白桑等科尔沁草原原生树种。如今,在群众的心里,退耕还林已经不单单是“为了造林而造林”了,“想致富,要种树”的理念已经种在了群众的心里。

过去,人们为了吃饱,把草原开垦成粮田;现在,人们为了致富,又把粮田变回了草原。科尔沁左翼中旗实施的100万亩退耕还草工程,让昔日贫瘠的粮田,变成了青贮、优质牧草的饲草料基地。

但“风吹草低见牛羊”场景的重现,还离不开科尔沁左翼中旗实施的“100万头肉牛养殖工程”。

脱贫攻坚以来,科尔沁左翼中旗为实现让贫困群众“赶着黄牛奔小康”的目标,按照“人均两头牛、户均5头牛”,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推行“1头牛+1亩青贮”养殖模式,全面落实财政扶贫资金、整合涉牧资金、金融扶贫贷款等项目资金和养殖保险、退牧还草等补贴政策。

如今,科尔沁左翼中旗的贫困群众对“赶着黄牛奔小康”“人均两头牛,脱贫不用愁”这两句话深信不疑。2011年至今,全旗累计扶持贫困户购牛6.2万头,建设棚舍69万平方米、窖池6.3万立方米,全旗贫困户肉牛存栏突破7万头,2万户、8.5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肉牛产业实现可持续稳定脱贫,贫困户肉牛存栏已突破7万头,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在草原上,风雨过后最容易出现绚烂的彩虹。科尔沁左翼中旗旗委旗政府设计出的这一幅产业扶贫的壮美“花样”,指引着像王小君一家的“小针脚”,绣出了新生活:2017年享受扶贫小额信贷3万元,买了两头西门塔尔牛,如今已经发展为9头;30多亩地经过节水灌溉改造后,每年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妻子成了村里的保洁员,每年有3000元的收入;王刚的身体也逐渐恢复,看病吃药报销后花不了几个钱,每周还有医生专门上门指导服务,现在开始借助器械练习走路了……

用“小针脚”绣出“大花样

刺绣,用“小针脚”绣出“大花样”,最讲究精准,最需要针针入孔、丝丝入扣的功夫,最考验人的耐心,最考验人的态度……

精准扶贫,要求精准到人到户,要求一户一策,最需要的就是干部要具备下“绣花”功夫的态度、勇气、担当、毅力和能力。行走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的脱贫攻坚一线,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线干部“绣花”功夫的力量。

“告别了妻儿,安顿好爹娘,带上嘱托,驻进村庄……”

10月11日晚上,当科尔沁左翼中旗旗委副书记韩亚成专门为驻村干部写的一首叫《情暖百姓》的歌曲,在保康镇吐古伦柴达木嘎查驻村工作队的办公室响起时,第一书记包双灵眼里闪起了泪花。“是啊,作为家里的‘半边天’,亏欠孩子老人太多了。”

吐古伦柴达木嘎查有一支脱贫攻坚的“铁娘子军”,包括包双灵在内的3位工作队员,全部是女同志。她们放下家庭那本“难念的经”,带领群众念好了脱贫致富经;她们从家庭的“半边天”,变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半边天”。

2018年6月10日,吐古伦柴达木嘎查贾振峰老两口找到包双灵,称他们的儿子当年因酒驾出车祸欠下很多外债,老两口的地、房子等都被抵债,名下的低保卡、老年社保卡都被冻结。没有责任感的儿子儿媳因此离异,更是不知去向,把尚在读书的孙子留给了他们老两口。“如果没有孙子,我们还有什么活下去的理由!”两位老人泣不成声。

听完,包双灵和工作队决定要撑起这个家庭的“半边天”,她们把贾振峰老两口当成自己的父母,把老两口的小孙子当成自己的孩子。随后,工作队结合老两口身体情况,利用休息时间开车拉着老人跑了好几个地方,买回来两头健壮的基础母牛。为了解冻老人被冻结的卡,包双灵四处托人打听询问,最终成功地将被冻结的低保卡等解冻。为了抚慰老人的情绪,工作队每天轮番上门,和老人唠家常、洗衣裳……

“只要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都是工作队的大事。”包双灵说,做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事容易,因为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各项政策的支撑,“但群众的小事就需要干部的担当和作为。”

把大事,做成具体到贫困群众身上的小事;把小事,做成关乎到脱贫攻坚成效的大事,这是科尔沁左翼中旗扶贫干部的“扶贫经”。

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扶贫办主任杨彩霞,是贫困儿童苗尚恩的“干妈妈”。胜利乡音德吐村留守单亲儿童苗尚恩,是童德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常年和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少母爱的苗尚恩性格孤僻,终日闷闷不乐。看到年幼的苗尚恩,杨彩霞想起了与苗尚恩年龄相仿的儿子,于是认了苗尚恩做干儿子,给孩子送去了“母爱”……

北京顺义区顺鑫控股集团选派到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挂职干部杨志勇,是贫困户大学生孟都来玛的“大哥哥”。协代苏木哈久嘎查的贫困户大学生孟都来玛,跟80岁的奶奶和二级智力残疾的叔叔生活在一起,而孟都来玛出生就有先天性脊柱裂。眼前这一幕幕触动了杨志勇的内心,当得知孟都来玛心中有着“北上梦”后,他当即联系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接关于孟都来玛就业应聘事宜,通过面试交流,孟都来玛来到北京一家公司,圆了“北上梦”……

科尔沁左翼中旗教育科技体育局选派到白兴吐苏木北海力斯台嘎查的第一书记刘山虎,成了群众农特产品的“销售员”。驻村工作以来,刘山虎鼓励引导群众利用闲置的院子,按照旗里的要求,推行“小果园、小菜园、小田园”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开辟增收门路。他对全村113户农户庭院进行规划,种植黄豆、红薯、大葱、美葵等经济作物。他又协调全旗13所寄宿制学校包联全村113户,签订了《寄宿制中小学绿色农产品种植收购协议书》,不仅让学生吃上了“放心菜”,也让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像这种三个园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让全旗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户均节支增收1000元以上。

科尔沁左翼中旗打造“小果园、小菜园、小田园”

“办好贫困群众的小事,才能成就脱贫攻坚的大事!”科尔沁左翼中旗旗委书记刘百田说,办小事不仅考验扶贫干部的“绣花”功夫,也考验着旗委旗政府在施策布局上的“绣花”功夫,“脱贫攻坚无小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作中的小事,变成施策布局中的大事。”

在保康镇哈沙吐嘎查,村里专门腾出一间屋子成立了“群众说事点”办公室。“我家的水井水量小,不够饮牛……”“希望村里的保洁员打扫卫生勤一点……”“我家孩子马上上中专了,希望村干部帮助落实补助政策……”在“村民说事”记录本上,村民一个个小事被记录下来。除此之外,什么时候办、谁来办、进度如何、群众是否满意,都详细地记录着。

今年,结合主题教育活动,科尔沁左翼中旗实施并推行了党建引领树立一个导向践初心,创新一种机制解难题,构建一个平台强服务,制定一套清单明责任,化解一批积案求实效,优化一种环境促发展“六个一”为民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已经在全旗488个嘎查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和群众说事点,“把群众反映的小事都办好,这就是我们的大事。” 刘百田说。

宏观政策,必须要在群众身上见到成效,而群众反映的小事,必须要纳入政策布局中。“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下足‘绣花’功夫,用贫困群众的‘小针脚’绣出全旗脱贫攻坚的‘大花样’。”刘百田说,下足“绣花”功夫,要求干部必须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那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尚境界。

如今,一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壮丽画卷已经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上徐徐展开:全旗贫困发生率将由2011年初的30.6%,下降到今年年底的0.35%,全旗2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将高质量实现“人脱贫、村出列、旗摘帽”的目标任务。

(文:王健任、张俊凯、崔筱萌,来源:中国扶贫,原标题:科尔沁左翼中旗:绣一幅精准扶贫的壮丽画卷,部分供图:中共科左中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