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开发区:“强心补血”助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20 17:05: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海斌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日,居住在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居民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身边拔地而起的新雅运动公园,东北最大体育及娱乐休闲综合体即将走进开发区百姓的生活。

“2.5万平方米超大室内场馆,国标游泳池、羽毛球馆、足球馆、篮球馆、乒乓球馆、射箭馆、平衡车、VR体验、射击游戏等20余个体育项目,50多种拓展、休闲娱乐项目,拥有6000余平方米室外冰场,能满足2000人同时在场地休闲健身……”

“这是哪?”

“咱开发区新雅运动公园!”

近日,居住在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居民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身边拔地而起的新雅运动公园,东北最大体育及娱乐休闲综合体即将走进开发区百姓的生活。

近日记者来到项目施工现场实地采访,了解到目前篮球、足球场地草坪地板已经开始铺设,精装部分的蹦床、淘气堡已经结束,各个环节都在进行收尾工作,按照计划元旦前后正式对外开放。

这是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开发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大体育”理念,不断完善和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特别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深学实干,在思想上树立服务意识、领悟服务内涵,将主题教育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不忘初心的态度检视问题、以群众满意的标准抓落实整改、以解决问题的成效衡量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深化体育惠民,促进全民健康,开发区体育发展跑出“加速度” 。

践初心,“三联服务”催生体育产业项目集聚

即将对外开放的新雅运动公园项目坚持“全家健身”的理念,三口之家的父母可以选择在健身、游泳、球类等项目,孩子除了体育锻炼外还可以选择蹦床、淘气堡、卡丁车等休闲类项目。而且新雅运动公园前期建设有专用的青少年训练泳池,水质过滤精度更高,后期会增加体育培训(篮球、足球等)和教育培训(钢琴、书法、英语等),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项目前期设有运动、娱乐休闲、餐饮等,后期会增加承办体育赛事、教育培训等服务项目。

开发区教体局党委成员刘卓一在采访中介绍:“新雅运动公园项目有效解决了全市群众健身和体育赛事活动场地不足问题,开放后将成为通辽市体育爱好者的聚集地,为增强人民身体素质,尤其是青少年身体素质,将起到积极推进作用,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健康活力。

这么大的项目在开发区落户,做好服务是开发区教体局在工程推进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刘卓一介绍,结合主题教育,开发区教体局党委专门成立服务工作小组,主动对接施工负责人,制定“检视、协调、落实”“三联服务”在建项目。在与企业调研沟通中得知,该项目门前的兴工大街被过往大车压翻,对外开放后对前来的市民通行将造成极大的不便,为此小组成员积极和有关部门协调联系,多次与住建部门沟通,简化流程,目前已经列入道路改造计划。

如今在开发区,各种大型体育场馆遍地开花,通辽市首家游泳训练基地——金都游泳训练中心在今年落户开发区,在最近举行的2019年“体彩杯”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上,14名体校小运动员全部获奖。采访中金都游泳训练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晚上6点-9点封馆,成为体校学生的专用训练场地,白天正常对外开放服务。

游泳训练基地需要严格、高标准水质保证,开发区教体局党委服务工作小组联合各监管部门,加大巡查频率,联合相关部门半个月开展一次大检查。配合做好监管的同时,做细做实服务,协助企业办理高危许可证,采访中企业负责人为其辛勤付出点赞。

强担当,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来来来,大家集合啦,健身操排练马上开始!” 

“这局不算数,我状态不好,几个球没接住,喝口茶缓缓咱再来……”

11月下旬,通辽已经入冬,但在新城街道河畔花园社区1500余平方米的活动中心,一大早各种文体活动已经热火朝天,与室外零下的温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棋牌、乒乓球、台球、舞蹈、合唱等数十种文体项目丰富着居民的日常生活,每天500余名居民在活动中心休闲健身……      

“入冬了,外面伸不出去手,过去愁地方锻炼,现在社区活动中心文体设施都有,这不,几天前刚换了三张乒乓球案子!”在打乒乓球的居民李凤祥向记者介绍着情况。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河畔花园社区活动中心2014年成立,免费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场所,几年来居民已经自发成立了7支文艺队、2支体育队,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据了解,近年来开发区教体局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健身广场建设,近三年开发区申请上级扶持,完善各镇、街健身路径30套、篮球架19副、乒乓球台31个。截至目前,开发区各镇、街健身广场及室内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同时着力开展三级培训,培训社会教育指导员270余人,以服务各群体健身需求。

担使命,就是切实为民解忧。刘卓一介绍,天气转凉前,开发区教体局工作人员开展大走访,对辖区社区服务中心体育设施开展大检查,对破损不能使用的体育设施进行维修更换,切实满足辖区群众冬季室内健身需求。

创特色,“两首创、一覆盖”打造激情活力校园

冰球是啥?几个月前,在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一小的孩子们还只能隔着屏幕羡慕冰球运动员,如今,该校已有32名同学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不仅知道了冰球,更练起了冰球。五年一班的王子祥就是其中一个,他说,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项目在校园里能做,太欣喜啦,更值得骄傲的是,通过几个月的体能训练达标,自己成为了冰球队队员。

在“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下,在内蒙古自治区承办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的基础上,今年3月,辽河一小正式成立了男女冰球训练队,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在共同进步中,前期训练以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为主,目前学生身体素质基本达到小学冰球运动员水平。辽河一小也成为全市唯一的冰球训练基地。

同样欢呼雀跃的还有开发区新城一小的孩子们,柔力球运动能加强大脑多向思维、协调配合、随机应变的能力,随着柔力球运动走进校园,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对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为争取更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开发区教体局强化使命担当,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最大限度争取体育项目落地开发区校园。冰球、柔力球“两首创”为开发区校园体育注入鲜活的动力。刘卓一介绍,“争取到项目落地的同时,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为了尽快提升技艺水平,我们从外聘教练入手,通辽专职教练带本校体育教师,争取取得成效。全市唯一的冰球训练基地和两所柔力球示范校园正在开发区开花结果。”

在开发区各学校,足球是一项常规体育运动,目前已实现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全覆盖,即“一覆盖”。开发区教体局积极申报参加赛事,通过比赛激发师生热情。今年开发区教体局组织参加通辽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辽河三小获得女子组第七名,直接获得2020年通辽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参赛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开发区现有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5所、自治区级足球特色学校1所,今年新增1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幼儿园、2所自治区级足球特色幼儿园。中小学校新建笼式足球场地15块,极大改善了足球训练条件。2018年在辽河中学和辽河三小新建了2个风雨足球场,目前已经投入使用。

为发展校园体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开发区各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程,认真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在“两首创、一覆盖”特色示范的带动下,开发区校园体育焕发青春异彩。

谋发展,打造品牌赛事点燃运动激情

那达慕文化园作为开发区打造体育品牌赛事的重要场地,区位优势明显,设施配套健全。园区以蒙元文化为根基,以科尔沁马文化为主题,建有赛事楼、赛道、马厩及马厩辅助用房等设施,占地约1260亩。园区建成至今,承接8.18赛马节、育马者杯赛马比赛、全区民运会赛马比赛选拔赛、巴哈汽车拉力赛等大小比赛共计20余次,通过赛事搭台、文商旅体唱戏,那达慕文化园已成为展现开发区实力的重要名片,成为全方位展示通辽形象的高层次平台。

刘卓一在采访中向记者介绍,开发区教体局通过参与协办品牌体育赛事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向广大游客展示了大美开发区蒙元文化。同时,开发区各马术协会、马术俱乐部也应运而生,成为国内外爱马人士选购宝马良驹、剧组拍摄时提供租赁的平台。

此外,近年来开发区教体局精心筹划、协助市体育局举办全市第二届科尔沁运动大会开幕式和徒步走活动、科尔沁运动大会“悦跑翡翠湾”大型城市慢跑活动、科尔沁运动大会开发区赛马比赛、科尔沁运动大会“天之蓝杯”国际象棋比赛,参赛人数达1.2万人。

据了解,目前,开发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人数比例达到43%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健身组织网络覆盖面不断拓宽,健身产业引导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显著提高。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劲扬帆正当时。开发区主题教育助推体育发展“加速度”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运动瞬间,定格了开发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精彩画面,成为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的重要见证。随着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开发区将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化体育惠民,促进全民健康,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体育发展带来的红利。

(文:王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