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馕香在飘荡 这个村幸福的味道扑鼻而来

发布时间:2019-11-18 10:49:27丨来源:天山网丨作者:刘一鸣 杨永吉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一米多高的烤箱匀速旋转,箱内的面饼在高温烤制下,不停膨胀变大,最终烤至两面金黄……走进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的打馕合作社,一股浓浓的馕香味扑面而来。

  一米多高的烤箱匀速旋转,箱内的面饼在高温烤制下,不停膨胀变大,最终烤至两面金黄……走进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的打馕合作社,一股浓浓的馕香味扑面而来。

  这是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的结亲干部送来的“致富”工厂。

  9个土馕坑升级成9个电烤箱

  “我们果园村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增收难度比较大。来到这以后,大家一直在寻找为村民促增收的产业项目。”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马瑞说,经过一番考察,驻村干部与结亲干部发现市场上馕产品供不应求,但村里和周边乡镇的馕铺却零星可见。

  当时的果园村,只有4户有传统打馕手艺的人家成立了小型打馕合作社,不成规模也没实现产业化,经济效益不佳。

  结亲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在发展馕产业上做好致富文章。

  2018年9月,学院和村“两委”协调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开始修建现代化馕食品加工生产厂房,同时购置3条先进馕加工制作生产线,并引进奇台县麦来香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此改变果园村传统土馕坑打馕方式,正式走向工业化生产。

  村民哈力克 · 克热木见证了打馕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我们从原来的9个土馕坑变成了9个大电烤箱,还有了1500平方米的大厂房,生产能力和品质都有了大提升。” 

  如今,果园村的打馕合作社每天能打6000多个馕,有玫瑰花馕、奶子馕、面包馕、芝麻馕、辣皮子馕等20余个品种。此外,根据订单及顾客需求,合作社还可以生产定制口味、形状的馕产品。目前,合作社月营业额可达60余万元。 

  工厂化生产,馕产品的创新只是扩大销路的第一步。在结亲干部和工作队的帮助指导下,打馕合作社陆续开发建设了馕产品文化展示区、馕产业园观光区、生产加工体验区。

  “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想按照‘产业+旅游’发展模式,今后打造吃、购、娱于一体的产业链,农家乐、民宿都是村民增收致富能走的大路,也许今后,我们果园村也会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马瑞说。

  吸纳50余人就业

  合作社中,果园村村民萨拉木 · 艾海提正利索地往烤箱里贴着馕饼。

  “我家有3口人,耕地每年收入1万元左右,生活过得有些紧张。在结亲干部的帮助下,现在我在合作社就业,每月固定收入就有3500元,而且学到了技术,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萨拉木说。

  此时,在馕坑后面的制作间,建档立卡贫困户努尔斯曼 · 萨木萨克穿着合作社统一发放的制服正在往和面机里加水。“以前只是在家里打一些馕自己吃,没想到‘亲戚’考虑到我的孩子还小,不能外出务工,鼓励我加入打馕队伍,现在一个月可以挣上3000元,我感觉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努尔斯曼说。

  自合作社2019年5月初正式投产运营以来,果园村的馕加工厂已吸收周边50余名亲戚、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人。同时合作社每销售一个馕,村集体经济可得固定分红,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20余万元。 

  马瑞说,工厂吸纳村中及周边村子富余劳动力的人数肯定还得往上涨。马瑞的信心来自于合作社接收的不断增长的订单数量。

  合作社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方式。“线上”主要利用网店、微店推广特色馕,不少本地客户会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下订单,合作社将送货上门;而“线下”的传统配送,合作社采取订单式销售等方式销往奇台县各大超市。目前合作社还陆续接到了来自广东、深圳的订单。

  “外地的订单,不少都是咱们村民的结对亲戚们推荐的,他们对合作社的订单销量一直特别上心,他们的微信朋友圈就是我们合作社的广告宣传站,有他们的支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我们合作社今后的路一定能走得远。”马瑞说。

  目前,合作社内有3条生产线运营投产。

  “照如今的形势看,厂子里的另外3条生产线也快投产了,订单量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吸纳就业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马瑞说,接下来,合作社将继续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进厂就业。同时,想办法拓宽馕的销售渠道,做好品牌的宣传推广,让馕产业发展得更好,村民们得到更多的实惠。

  “看着这祖祖辈辈的打馕小生意居然也能做成工厂,实现产业化,在厂子工作的这半年多时间里,我每天都接收到很多新鲜的信息,我把这里发生的一切讲给亲戚朋友听,他们听了也都惊叹和向往。打馕合作社不仅仅是给我提供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更让我感受并接触到了产业化发展带来的希望和机会。”努尔斯曼笑着说,“我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现在我还会用朋友圈卖馕呢。” 

      (作者:刘一鸣 杨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