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义隆永镇:什么招数让“空壳村”一年就“钱景”无限

发布时间:2019-11-14 21:29:43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侯显峰 贾静文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义隆永镇的各个村子里,忙生产的景象仍旧热火朝天。这一切都是为了既为村,又为民,实现村富民丰,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时值立冬,但在南梁村养猪厂施工现场,在朱家杖子村集体养牛基地、在方家营子村葡萄种植基地……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义隆永镇的各个村子里,仍然处处一派热火朝天忙生产的景象。这一切都是为了既为村,又为民,实现村富民丰,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奈曼旗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稳定长久脱贫,必须深入谋划脱贫后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奈曼旗义隆永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统筹谋划,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村集体+”发展模式,深挖内在潜力,提升发展动力,推动集体与群众实现“双赢共富”,为乡村振兴插上“金翅膀”。

2018年,全镇2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的只有5个村, 收入3万元以下的有10个村,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目前,全镇村集体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有21个,最高的达到19万元,其它两个村的收入也在3万元以上,实现了清零递增。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红色基地引领

在太和德村,80亩的麦茬复种油葵刚收获不久,已经颗粒归仓。据村负责人介绍,前期的80亩小麦已获丰收,并请该村“网红”刘妈帮助销售,可实现收入8万元。

2019年初,义隆永镇党委、政府携同各村反复调研,通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破解集体经济收入难题,向各村发出建立“红色脱贫致富示范基地”的倡议,要求有条件的村种植80-200亩特色农作物,分别采取两委班子经营、党员集体经营、4位定补干部分工经营、合作社经营等运营模式,优先雇佣建档立卡户务工,种植收入归村集体所有,并对落实发展好的村从项目、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全镇先后有大沟、团山等10个村建立了万寿菊、葵花、小麦等红色脱贫致富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1040亩,81名党员参与经营,带动贫困户36户89人,20户未脱贫户就近务工,收入5000元以上,红色基地建设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同时也为当地探索建立农企利益链接机制积累了经验。

清产核资增收

临近正午,朱家杖子村主任安振英骑着电动摩托车来到村部后面的牛舍,里面21头毛色发亮、体格健壮的黄牛是他的“宝贝疙瘩”。为了“照顾”这些牛,他已经连续4天住在村部。今年,朱家杖子村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对土地进行清产核资,将清理出的480余亩土地进行发包,用所得收入建了300平米的牛舍,并购进了20头基础母牛,由村集体统一饲养。牛买回后没多久,就产下了1个小牛犊,这让安振英十分高兴。由于秋收还没雇到饲养员,安振英亲自照料这些牛。


“我算过,一年下来,怎么也得产17个牛犊,收入至少得15万以上。”安振英信心满满,“每年再繁殖几个呢?这就像滚雪球,会越来越大。”

义隆永镇今年通过土地清产核资,将承包到期的土地、历史遗留手指边地、群众反映强烈少数人明显多占的地等收回,统一对外发包。通过此举,谢举营子、团山等4个村累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9.4万元。同时,义隆永镇还整合基础设施资源,村集体统一管理农田井电设施,年末结余盈利部分归村集体经济收入。

扶贫项目托底

在南梁村,占地50亩、建有6栋蓝顶白墙猪舍的养猪厂即将峻工,正在进行厂区内路面硬化和挖放化粪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村负责人介绍,计划年前投放养殖一批。

南梁村利用京蒙协作项目资金372万元,建设义隆永镇南梁村养猪场,与金锣集团合作,金锣集团提供仔猪、饲料、防疫、技术,回收育成肥猪,项目预计年育肥3批6000口,预计年收益60万元,扣除负责育肥合作社收益30万元,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借助扶贫资金发展村集体养殖、种植业基地是义隆永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目前,全镇共实施扶贫项目7个,资金总额1157.2万元。

在方家营子村葡萄种植基地,王利华夫妇正在为即将过冬的葡萄秧进行剪枝、深埋。种植基地里共有55座葡萄大棚,其中的21座是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后转包给农户经营,每年向村集体缴纳承包费2.1万元。今年,王利华夫妇的13栋葡萄大棚纯收入接近40万元,这让村里其它村民也动起了心思,除了应村民要求集体统一再建19栋棚外,有30户村民计划在庭院里种植大棚葡萄。村里为此还建起了400平米的葡萄保鲜库,预计每年能为村里带来3万元的收益。

此外,义隆永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还通过扶持村办微小企业,利用浅埋滴灌、土地储备、光伏发电等项目实现与农户的利益链接,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参与度,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义隆永镇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中的农企利益链接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真正将脱贫攻坚与农企利益链接机制用活、用实、用到位,为实现脱贫攻坚工程的“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可谓“招数”多多。

(来源:奈曼旗融媒体中心,文:侯显峰,图:贾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