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志愿活动 实施生态扶贫 韩杰荣:梦想与绿洲同在

发布时间:2019-11-01 14:55:50丨来源:每日甘肃网丨作者:谢志娟 王虎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为了一个梦想,为了一个游子尚可回乡的梦想,为了一个家园不被风沙淹没的梦想,为了一个保护民勤绿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梦想,我们一直在路上。”这句话,在韩杰荣创建的“拯救民勤”网站上格外醒目。

  “为了一个梦想,为了一个游子尚可回乡的梦想,为了一个家园不被风沙淹没的梦想,为了一个保护民勤绿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梦想,我们一直在路上。”这句话,在韩杰荣创建的“拯救民勤”网站上格外醒目。    

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创始人韩杰荣(本人供图)   

  2004年4月的一天,在兰州大学读书的韩杰荣无意间看到电视上播出的一期新闻调查节目,发现自己曾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民勤有一些地方黄沙遍地,没有一点绿意,甚至饮水都很困难……屏幕上的一幕幕让他心潮难平。

  5月,韩杰荣决定回民勤老家一探究竟。“青土湖已经消失,家门前路边高耸的白杨树已经不见踪影,地埂边上是厚厚的一层沙子……”这些,让韩杰荣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做一些改变民勤的事。申请网站域名、收集民勤治沙资料、思考“拯救民勤”的方法……转眼,韩杰荣在保护民勤生态的路上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

  2006年,韩杰荣和他的搭档马俊河发起成立“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2007年3月,开始通过互联网组织第一批志愿者20余人前往民勤压沙植树、开展荒漠化治理,在夹河乡国栋村50亩的荒漠里栽种了10000株梭梭树,同时配合政府推广关井压田、压减耕地、节水灌溉等政策。

  随着公益活动影响渐深,韩杰荣的志愿者团队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志愿者规模日益壮大,志愿者和捐助资金也络绎而来,捐助渠道更加多元化。通过腾讯公益网络平台“我在西北有棵树”开展网络募捐、联合《杭州日报》在杭州市发起线下活动、承接中国绿化基金会公益项目、以及企业自助等途径获得治沙资金。

  13年来,韩杰荣所在的志愿者协会共募集资金630余万元,累计参与志愿者超过1万人,先后在民勤县建立了6个志愿者生态林基地,种植梭梭等各类林木40000余亩,成活率达到85%,有效解决了12个村庄周边的流动沙丘,让村民的生产生活不再受流沙侵袭。   

志愿者和村民种植梭梭树(韩杰荣供图)  

  在开展“拯救民勤”志愿活动的过程中,韩杰荣发现除恢复生态外,恢复人们对生存、生态、生活的信心更为重要。他说“扶贫先扶志”,要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与生计相结合的生态扶贫方式、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在植树过程中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帮助周边困难村民,由附近的村民参与植树压沙而获得收入,从2009年的每天80元到今年的每天150元,累计向村民发放植树劳务款370余万元。

  民勤是河西走廊传统的农业产区,受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影响,农产品品质好,但由于销售渠道单一、商业信息匮乏、缺乏品牌意识等原因,销路和销售价格并不理想。

  如何让特色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帮助村民提高收入。韩杰荣与马俊河探索出了“梭梭农庄电商帮扶计划”,采用入社、包销、授权、合作等形式,通过培训、帮、扶、带等方法,以精准扶贫+电子商务+产业生态化为主导,带动农村青年加入电商,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年来,帮扶计划多次开展沙产业和电子商务培训,累计销售农产品2483.7万元,推广节水灌溉及设施农业、沙产业等带动农业产业投资1600余万元,直接解决就业230人,间接带动就业600多人,为农民增收673.6万元。

志愿者展示梭梭农庄特色农产品(韩杰荣供图)   

  “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短板。”韩杰荣说,“为避免因为市场信息缺乏发生农产品滞销、渠道不畅和价格下滑等现象,2018年我们又启动了‘梭梭牧农信息化惠农帮扶计划’。”

  “加入帮扶计划的农户2019年就有了成效,亩均增收1000多元,农户也不用到处找销路,电商就直接卖出去了。农户在微信上报各家种了几亩地,什么时候能上市,信息汇总平台后,会为农户安排出合理的种植、上市和发售时间。”韩杰荣说,农业的信息化能够帮助农户更快的将农产品卖出去,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经过多年努力,韩杰荣和志愿者们在生态治理和帮助农户致富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土生土长的民勤人,韩杰荣觉得一定要为家乡、为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做点事。他说,“从2004年到现在,我坚持了一个方向,那就是生态和环境,而且一直会做下去,为这个梦想努力一辈子。”

  一路走来,韩杰荣的梦想和绿洲一直同在。(原标题:韩杰荣:梦想与绿洲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