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内蒙古通辽市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通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累计完成919.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6.78亿元,与同期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273.82亿元,同比增长6.8%,拉动GDP增长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59.21亿元,同比增长4.7%,拉动GDP增长2.85个百分点,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9.3%。
工业生产运行良好,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9月,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比去年同期高4.6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比去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1.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3.9%,医药制造业增长5.8%,煤炭开采及洗选业下降7.7%。
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1—9月,原煤产量3746.26万吨,同比下降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发电量407.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其中,火力发电336.55亿千瓦时,风力发电60.65亿千瓦时,光伏发电10.70亿千瓦时。电解铝产量166.16万吨,同比增长15.3%;铝材产量69.06万吨,同比增长34.2%;液体乳产量7.38万吨,同比增长29.1%;味精产量39.73万吨,同比增长8.7%。
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633.1亿元,同比增长22.2%;利润总额45.3亿元,同比增长5.5%。
有效投资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1—9月,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比去年同期高33.1个百分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开复工项目69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80个。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6%;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6%。从主要领域看,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4%;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0.4%。从投资主体看,全市民间投资项目20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7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2.2%。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的63.1%,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1.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7%,销售额同比增长22.9%。
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后劲增强。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2.77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比去年同期低3.4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73.08亿元,同比下降5.8%,降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
1—9月,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92.13亿元,同比增长9.6%。
1—9月,全社会累计用电量339.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其中工业用电量3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1—9月,铁路旅客发送量582.8万人次,同比增长23.6%,铁路货物发送量3439.3万吨,同比下降7.1%。民航旅客吞吐量93.5万人,同比增长20.9%;民航货邮吞吐量1399.9,同比增长10.1%。
1—9月,成品油销量50.77万吨,同比增长6.0%。其中汽油销量21.14万吨,同比增长9.6%;柴油销量29.63万吨,同比增长3.6%。
各项收入稳步提高。1—9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37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较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8.18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较上月增加3.6个百分点。
1—9月,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3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半年增加0.2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50元,同比增长7.0%,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4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半年增加0.4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