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街道东星社区的这条520米巷道,可能是最生动的“今昔对比图”了——远处,坑坑包包依稀可见,约莫400米处,3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有人从铲车上码砖,有人在平整好的土路基上铺砖,有人将砂子扬洒在红砖路面上,一条桔红色的大道正在一点点地向巷道的尽头延伸······
若问让这样一条街巷“旧貌”换“新颜”需要多长时间?答案可能是20天左右。再问,为什么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这样的蜕变?这要得益于奈曼旗委、旗政府决定在大沁他拉街道社区开展“居民点单、部门领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百日行动。
居民“点单”反映情况、街道“接单”下发任务、部门“上菜”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奈曼旗大沁他拉街道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症结、将为民服务落到实处的一道“标准作业程序”。
居民“点单”,有事儿您说话
街道乡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节点重要,作用关键。
开展“居民点单、部门领办”,首先要思考的是,街道乡镇要如何收集居民关注的急事、难事。
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沁他拉街道不断拓宽检视问题的渠道。一方面,通过公布12345市民服务热线,向居民发放《“居民点单、部门领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百日行动调查问卷》,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党员、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组织代表等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自下而上开展“开门纳谏”;另一方面,组织包联领导干部、社区党委书记、网格党支部书记入户交流,自上而下开展检视问题大走访。
经过近两个月的收集,大沁他拉街道办梳理出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道路交通、宜居环境、办事服务及市容市貌共6类、17项问题。
这其中,“点单量”最高的就是修整老旧小区、平房区里的巷道。
“这些年,新城区和农村的路都修得挺好,但老旧小区、平房区里的好多路都还是泥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老百姓出行非常不便。”大沁他拉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张晓峰道出了个中原委。
的确,当新城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农村又有乡村振兴战略及“四好农村路”的“保驾护航”,老城区里的道路问题就显得“炸眼”又“扎心”。
范振军既是富民社区的一名住户,也是居委会的网格员。得知政府要实施“居民点单、部门领办”工作法,需要网格员给居民发放调查问卷,范振军比谁都积极。
“我真是太期盼有人能帮我们修好这条北郊街了,之前因为总有重车过,路基都被压翻浆了,这路就变得又脏又不好走,我要是穿白衬衫出门,回家肯定变灰衬衫了,” 范振军半开玩笑地说。
9月10日,居民“点单”修整北郊街,一路经过居委会、街道办,再到旗政府,这条“订单”最终被“签收”。9月22日正式开槽,10月1日铺水泥,现在,这条5米宽、18公分厚的水泥路正处于养成期,打通“断头路”指日可待,走向“幸福路”未来可期。
通则不痛,疏通了办事“堵点”,也就消除了群众“痛点”。畅通表达问题的渠道,成为落实落细“居民点单、部门领办”工作法的第一步。这一步,踏得越实,越能听到老百姓的心里话,越能看到更深层次的社情民意,越能让为民服务的宗旨往心里去、往实上落。
街道“接单”、 部门“上菜”,以看得见的发展赢得民心
居民点了单,接下来就要看街道、部门如何作为了。
张晓峰手中的《大沁他拉街道居民存在实际困难问题汇总表》,将问题做了清晰的“归类”和责任“归位”。但其实一开始,张晓峰心里也犯嘀咕——问题是收集上来了,可谁来做、怎么做?
正当她左右为难、一筹莫展的时候,旗委组织部出台“六联六建”机制,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要求旗直部门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163个共驻共建单位配合街道,包联“居民点单”问题。这下,张晓峰有了底气。
按照要求,各专项工作组、各职能部门单位必须主动认领问题,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清单式解决,对每条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明确解决时限、责任人,实行办结销号机制。
366条居民区内的5万多延长米巷道修整,工程量最大,在163家辖区单位中,有153家都包联了这项工作。“这笔钱不走财政,而需要各家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自己干,有的直接找企业帮忙,有的走招投标程序,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在‘百日攻坚’期间,以一定的质量标准完成巷道的硬化整修”。张晓峰说。到现在为止,需要硬化整修的366条居民区巷道已完成194条,需安装的230盏路灯已完成灯杆定位和基础工作,正在等待安装。
家住东星小区的王非大爷,每天都要开着他的电动三轮车,从社区的巷道穿过,给道东头儿的烧烤店拉炭,“以前,这条路去了坑就是包,这一路颠得颠得,有时候都能把车上的炭给我颠丢喽,我还得回头捡,现在政府帮我们把道修得溜光溜光的,出来进去方便多了,炭也颠不掉了,”王大爷笑呵呵地说。
除了硬化整修巷道,其他类别的问题也由各责任单位推进解决。目前,新建的12个厕所已开工建设中;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已经完成10个小区;17户危房户申请的公租房已经办理入住手续工作;41名家庭贫困学生已由处级领导认领包联;72户因病致贫家庭也已经列入帮扶日程。
对接群众需求,将以往职能部门的单一作业转变为街道统筹的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党建在城市管理的重要作用,积极动员旗直部门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参与问题解决,如今,一项项城市“痼疾”正逐步破题。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驻共建促发展
党建“主线”串起大格局,从条块分割到相融共生,城市治理的整体效应得到提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沁他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不仅抓学习教育,更注重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关于在大沁他拉街道开展“居民点单、部门领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六联六建”机制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接连出台,将党建工作与大沁他拉街道基层治理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分类分阶段解决百姓所急、所需、所盼之事,提升了人们幸福感和满意度。
“居民点单、部门领办”在党建引领,旗委政府主导,街道党工委搭台,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的基础上,有力解决了落实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共同发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当阳光社区居民王国清带着一家五口,从危房搬到了宽敞明亮的电梯楼;当东星社区居民于青民哼着小曲儿,拿起扫帚打扫自家门前新铺的小路;当嘻嘻嚷嚷的菜市场街边,盖起了70平方米的新厕所;当曾经的一条无名路,因为共驻共建,被冠以“某某部门爱心巷”的名字;当大爷大妈看着施工队辛苦,摘下自家枣树上的大枣,给工人们泡水喝······我们似乎听到了一曲由党建与民生“同频共振”的和谐乐章被接力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