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坐落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蒙古王府院内的塔塔统阿蒙古文字博物馆正式开馆,并举行了蒙古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博物馆建筑面积1148平方米,展厅总面积252平方米,馆藏文物、展品约500件,是集收藏、展览、研究、学习、交流为一体的蒙古文字专题性博物馆。
同日,来自内蒙古大学的巴•格日勒图教授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巴•苏和教授分别为奈曼旗捐赠了一批珍贵的图书。巴•格日勒图捐赠了2万册文学、历史、哲学等工具书,涉及蒙古文、汉文、朝鲜文、满文、藏文以及日语、俄语、斯拉夫文等多种语言文字。巴•苏和捐赠的《卜和克什克的〈丙寅〉杂志影印珍藏本》和400套有价值的《卜和克什克〈丙寅〉杂志集成与研究》尤为珍贵。
据介绍,塔塔统阿蒙古文字博物馆以800年前回鹘式蒙古文的创造者塔塔统阿的名字命名,由总序厅、“轮回千载”右翼厅、“蓝色乾元”中正厅、“胡笳之音”左翼厅、“廿位薛禅”院墙浮雕和“不朽丰碑”院落碑林等四厅二景组成,介绍了北方民族及蒙古族创制并使用的匈奴突厥文、梵藏文、粟特文回鹘文、阿拉伯波斯文、汉文等五大系二十余种文字,并重点展示了我国蒙古族一直使用的回鹘式蒙古文字的历史演变。
塔塔统阿是乃蛮人,和今天的奈曼人属同一部落人,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人之时被俘,他的最大功绩是以回鹘字母为基础创制蒙古文字,并教授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这种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蒙古文字的出现,对于蒙古民族的团结、稳定和增强民族凝聚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蒙古民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塔塔统阿蒙古文字博物馆的建成,为研究北方各民族语言文字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探索的平台,为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字研究基地,极具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文化意义。在蒙古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内蒙古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蒙古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巴达玛敖德斯尔说,博物馆的建成为研究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平台,成为研究北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基地之一;为研究蒙古文字史和蒙古族文字使用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同时,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语言文化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和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蒙古语言文字的保护传承与使用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