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125天……作为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练兵赛事,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的脚步越来越近。这是东道主内蒙古大草原的冰雪体育盛事,也是检验我国冰雪运动的重要赛事。如今,随着大赛圣火火炬在我市传递,“十四冬”的印记逐渐出现在大街小巷,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大会的会徽及吉祥物。此情此景,作为大会会徽及吉祥物的设计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对此,10月12日下午,记者采访到了这位在我市教师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着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艺术系主任包湖林。
安达和赛努的初级造型
来自会徽的草原诉说
蒙古语“鄂部勒”,汉语译为“冬”,这个字诠释了冬季运动会最直接的含义。于是,在设计“十四冬”会徽时,包湖林便将“冬”字定位为设计主题。
“一年多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学生那里听说了‘十四冬’要征集会徽及吉祥物设计作品。身为内蒙古人,同时也是蒙古族,我希望用自己所长,为家乡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在提倡全民参与健身运动的当下,我也十分想要表达对于体育强国的赞同之意。于是,就有了参与征集的实际行动。在设计会徽时,我翻阅了往届冬运会会徽标志,发现都在‘冬’字上做文章,于是我也以此为基础开始寻找灵感。”包湖林说。
如何让“冬”字具有草原特色?喜爱蒙古文书法的包湖林,有了用蒙古文来设计的灵感。“蒙古文草书中的‘冬’字与汉字‘冬’在形态上十分接近,完美的无缝对接如天作之合般令人欣喜,所以并没有浪费太久的时间,我便确认下会徽中的主体‘冬’字用草书蒙古文来书写,并用奥运五环之色作为主题颜色,对字体进行填充,完成了会徽的设计。”
蒙古语,是极具内蒙古特色的文化符号,用蒙古语来体现冬季运动会无疑是最直接的。包湖林表示,“鄂部勒”诉说着“冬”,“冬”诠释着“鄂部勒”,这份从会徽中表达出的草原诉说,定会让八方宾客感受到内蒙古的亲切问候。
蕴藏在吉祥物里的民族文化
裙摆和袖口处露出的卷羊绒,男女蒙古袍上不同的款式,奔跑与蒙古族舞蹈的造型……这些,都是来自于“十四冬”吉祥物设计的细节考究。
手稿
历时半年,历经40多稿,吉祥物的设计可谓是经过了许多次的改变,才最终定为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两个胖墩墩的蒙古族男女娃。包湖林说:“我的专业是中国画,设计吉祥物是我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所以挑战性很大。于是我先设立了创作定位,并用中国画里工笔重彩的技法去画图。”
来自于内蒙古的吉祥物,那一定要有草原特色,这首当其冲的,不正是蒙古族人吗?想到此,包湖林便确定了设计的吉祥物形象为蒙古族人。于是,身着蒙古族服饰的蒙古族娃娃便出现在了设计纸张上。从夏季服饰到冬季服饰,从博克造型到手举火炬造型,从正常孩童身形到胖乎壮实的身形……一遍又一遍的更改,让吉祥物的形象逐渐饱满。最终,在经过40多遍的更改后,面对画纸上的定稿,包湖林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因为是冬季运动会,将人物身上的蒙古族服饰设计为冬季服饰,卷羊绒,厚靴子是最直观的体现。与此同时,此次体育盛会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来说是大事儿,所以将衣服造型融入了东西两部分服饰特色,以此表达覆盖全区的寓意。其中,男娃采用四子王旗察哈尔部落的服饰特色,女娃采用呼伦贝尔布里亚特部落的服饰特色。而在人物动作上采用象征运动的奔跑动作和蒙古族舞蹈的标志性动作。将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融汇其中,最终确定了吉祥物的整体造型。并为他们取名安达和赛努,寓意‘朋友,你好’,表达好客的内蒙古迎接八方宾朋。”
被关注+被认可=热泪盈眶
“要轻拿轻放,要善待,因为安达和赛努就像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从他人口中听到如此爱护吉祥物的话语,不由得让包湖林心头一暖,说及此,她热泪盈眶……
包湖林
从2018年年初到2018年夏季,这半年时间,包湖林经历设计、投稿、被选定,她对自己所设计的会徽及吉祥物正式面世而抱有诸多期待,可与此同时,她也十分淡定。“我很期待自己的设计作品问世,但也不是特别的紧张,以至于在发布会前都不知作何准备。直到我已抵达北京,筹备发布会事宜后,通过朋友的提醒,才意识到应穿一套蒙古袍去现场,以体现内蒙古人民的特点,可我并没有准备服饰,于是,朋友们想尽办法,最终在发布会的前一晚把蒙古袍运到了北京,递到我的手中。那时那刻,我是感动的,身边人的全力支持,时时关注,让我感受到自己所做的这件事是值得骄傲的。不仅如此,在发布后,安达和赛努便被陆续制作成公仔等产品进行推广。有一天,听到一个老妇人向正随意放置吉祥物公仔的年轻人说:要轻拿轻放,要善待他们,我真的掉下了眼泪。我相信人们那发自内心的爱护,是对设计者最大的肯定。”
从教经历奠定创作基础
“太漂亮、太可爱、太不可思议!”这是包湖林对内蒙古民族文化的赞叹。有人会问,既然能够设计出既细致又有内涵的会徽及吉祥物,是否进行过专业的考察呢?这个答案就要从包湖林的本职工作中寻找。
1987年,包湖林从家乡通辽来到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1991年开始工作后便从事起艺术教育工作。既然是艺术方面的教育者,不仅需要文化知识的储备,更需要艺术灵感的源泉。于是,自认为应该承担起民族艺术传承的包湖林在这些年间走遍了草原东西部,深入了解了内蒙古的绚烂文化,为自己的教学做积累,沉淀为创作上的知识库,为“十四冬”的会徽及吉祥物设计奠定了基础。包湖林说:“很多人问我:通过‘十四冬’,让人们认识了你,那你会不会已不屑于如今的工作?生活是不是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的回答是没有,身为一名教师,我会继续踏踏实实的去教书育人,为传承民族文化,为教育出更多优秀学子而努力。”
(作者: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