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表彰了66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812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语文工作办公室主任宗金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摄影:丁林)
宗金才,男、藏族,1974年出生于长江源头治多县一个普通牧户家中。他从基层干部做起,先后在治多县委、政府办公室、组织部和宣传部工作,32岁任治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生于治多,长于治多的宗金才,了解家乡的一草一木,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更钟情于本民族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在治多工作期间,他全力挖掘格萨尔文化,组织全国《格萨尔》专家学者召开首届全国嘎嘉洛文化研讨会,规划实施了治多县城南文化体育广场,精心编排藏族传统史诗《嘎嘉洛婚庆大典》,树起“珠姆故里”这个文化品牌,传承和发扬藏文化,将其展示于世人面前。
治多县纪检委第一巡查组组长巴德才仁回忆,宗金才在工作开始前首先要制定一个标准,每个环节都必须要以这个标准为基础,“他在文化旅游宣传方面很有眼光,不仅看当下的活动,还会考虑到了5年、10年之后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宣传嘎嘉洛文化,宗金才和治多县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干部文扎做了很多努力,经过多方考证、梳理有关资料,他俩当时认定治多县具备嘎嘉洛文化的条件、元素,这也成为了格萨尔学术研究中的新领域。
“他比较善于采纳我们的建议,在综合所有人的意见之后,做出自己的主见判断。”文扎说,宗金才是个做事非常执着的人,一旦认定一件事就要干到底,“如今的珠姆塑像现在成为了治多县标志性建筑。”
“这里不仅有世界遗产地可可西里壮美景色和严酷环境,更有奉献在这里各族儿女无私无畏的精神,我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藏民族文化。”提及在治多县的工作经历,宗金才如是说。
宗金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在京受奖时手捧证书留影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强烈地震,灾后重建期间,宗金才就任玉树州委宣传部副部长,专门负责玉树灾后重建媒体对接和服务工作。
灾后重建凝聚了全国各地、社会各界对玉树的无私大爱,各方支援的力量全都汇聚到了玉树,玉树在那个时期成为是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那段时间里,陪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奔波于灾后重建的各类现场成为宗金才的重要职责,他和记者一道同吃同住同采访,克服路途遥远、交通条件恶劣、食宿难以保障等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同时他还得联络采访单位,联系采访人员,其间还要全程担任翻译,帮着扛摄像机,拿三脚架更是经常的事。
宗金才说,每当看到记者们抵达玉树后就开始各种头晕、恶心、缺氧等高原反应,却仍一个个咬牙坚持做完采访,他心里就特别感动,“我的职责就是尽所能为记者提供高效、细致的服务工作,并且用心去把这些都做好做完美。”
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的宗金才几年下来,和记者们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那些与他结下深厚友谊的记者也称他为最称职的“娘家人”、玉树灾后重建报道中的“百科全书”。
光明日报青海记者站站长万玛加说,宗金才总把媒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有时都不好意思再“麻烦”他多少次了,首先能从媒体角度出发去理解和支持,做好服务对接工作,解除记者的后顾之忧,“虽然宗部长离开宣传岗位多年,但我们凭借灾后重建结交的深厚友谊从未间断过。”
宗金才感慨道,重建的艰辛和辛苦自不必言,但自己也从媒体视角感受到了灾后重建中一个个鲜活、感人的事迹,也让他这位长期在藏区工作的干部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曾和宗金才一起在宣传部共事、现任囊谦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洛桑丁增说,当时他和宗金才一起给记者当翻译,拿设备,开车送记者们到采访点, “有时候一个大活动,要接待四五十家媒体记者,电话都接不过来,时常满头大汗。”
“宗部长非常敬业负责,对下属平易近人。工作关系虽是上下级,可平时生活中是朋友。”洛桑丁增告诉记者,跟他工作从没有被领导安排工作的感觉。
宗金才在玉树工作期间,曾赴上海、江苏、北京等发达地区挂职学习,为人谦和,工作严谨的他,在每一处都干的得心应手,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也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开阔眼界,拓宽了工作思路。
2013年9月5日,“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纪念雕像在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落成。作为这一纪念雕像的策划、实施人的宗金才,在那一刻感慨万千。如今,过往昆仑山口的民众都会停下来在索南达杰纪念雕塑前敬献哈达,以此怀念这位改革先锋、环保卫士。
“杰桑·索南达杰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个人更是有着别样的一层情感。”宗金才说,早在索南达杰任治多县教育局副局长期间,曾免除贫困学生的所有费用,而他自己就是当年众多受益者之一。
“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三江源核心区的玉树人,看到不同民族同胞对索南达杰的敬重,心中是感动的,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所以我必须像前辈一样倾尽所能,激发更多人关注生态,保护生态。”宗金才说。
2015年,宗金才赴“黄河源头第一县”之称的曲麻莱县任副县长。为展现黄河源头的神秘和独特魅力,他精心组织策划了“同饮黄河水共筑中国梦”大型生态人文交流活动,联合对接沿黄九省市,发出共同携手保卫母亲河的倡议,携史诗《格萨尔王登基大典》在山东东营雪莲大剧院与观众见面,并在黄河入海口建起保护母亲河纪念碑。
“在曲麻莱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休过假,周末都是加班加点,他对文化旅游事业特别喜欢。”曲麻莱县财政局局长成林昂江说,“同饮黄河水,共筑中国梦”的活动方案,宗金才作为领导带头起草,“我俩在家、办公室熬了两三个通宵,印象特别深刻。他在曲麻莱待的时间不长,但做的事情特别多,对宣传推广曲麻莱文化旅游功不可没,对整个县上的贡献特别大。”
积累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平日刻苦钻研,宗金才将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转化成实践传承或文字记载,截至目前,他已策划、编导了大型歌舞剧《嘎嘉洛婚庆大典》《格萨尔王登基大典》等经典剧目,整理和出版发行了音乐诗画《寻根长江源》《嘎嘉洛文化论文集》《揭碑曲麻莱》《酷行曲麻莱》《尕朵觉悟》等书籍和光碟。并创作了《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飞翔的牧人》《恋歌阿尼玛卿》等许多优秀的地方宣传歌曲,受到藏区音乐人的热忱欢迎。
提到宗金才,青海省广播电视台退休干部更尕才旦最难忘的就是和他一起合作创作完成《嘉洛婚俗大典》,“他对藏民族的原生态和传统文化非常痴迷和热爱,这部剧讲述了格萨尔王后珠姆的故事,演出受到研究格萨尔的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宗金才还为这部剧写了主题歌《天边的治多》,歌词的意境非常大气。”更尕才旦说,后期宗金才因为工作原因调离治多,但他一直非常关心,一直帮着县上完成整个剧目。
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诺布旺丹告诉记者,宗金才为筹备《格萨尔王登基大典》舞台剧成立了专家组,到曲麻莱县“赛马称王"的实地进行学术考察,看现场跟史诗当中描述的场景是不是吻合,为下一步舞台剧剧本撰写和演出打基础。
诺布旺丹介绍,赛马称王是讲格萨尔怎么成为岭国国王的过程,曲麻莱是赛马称王的诞生地,也是黄河的发源地,把中国的黄河文明和格萨尔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诺布旺丹回忆,当时,宗金才邀请专家组去考察。他胸怀民族文化,想为曲麻莱的文化做一些事情,出一份力。其实在当地民众当中,格萨尔文化的影响很深刻,传播也比较久远,但是一直以来政府对格萨尔文化的投入建设和关注力都不是很够,“他当上副县长以后,就想把薄弱环节弥补起来。”
诺布旺丹看来,建设格萨尔文化要以民间为基础,政府为后盾,学界为智库,而宗金才就像是桥梁和纽带,把三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把这种模式引用到曲麻莱的文化建设方面,实际上是开了个好头,它的影响持续到现在,对格萨尔文化的传播和在民众当中的巩固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17年,宗金才调任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语言文字办公室主任,同年开始负责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他常说,深入基层调研,深入一线了解,这是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根”,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团队足迹遍布玉树1市5县,掌握了大量鲜活的素材和资料,全州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迅速开花结果。
“之前没有过民族团结创建方面的工作经验,开始有点茫然,但我俩达成默契,一定得把这’活’干好。”玉树州民宗委副主任、玉树州民创办副主任洛桑才仁说,玉树自古以来就提倡、重视民族团结,当时通过宗金才进一步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让他深刻意识到玉树一直都是民族团结的见证。
“创建工作中我们始终心怀对党和全国人民的感恩和报答之情。”洛桑才仁说,两年时间里,持续发动全州干部和民众都参与到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来,与各个单位、部门积极对接,在各方面、所有事情中都体现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宗金才做事非常有韧劲,思路宽阔,特别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智慧。”洛桑才仁说,虽然工作中也有过分歧,事后也总能被理解宗金才的用意和初衷。
2018年,玉树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19年7月,青海省副省长杨逢春向玉树州长才让太颁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牌匾。
“玉树在民族团结创建方面取得如此成绩,主要是玉树有民族团结深厚的文化基础、历史基础、现实基础。自2013年玉树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启动以来,我们以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筑造精神文化高地、全面推进法制化道路、推进生态保护、推进民生经济发展等五方面作为抓手,可以说初步探索了具有玉树特点的创建路径”。在分享玉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时,宗金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