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人肖岗:藉天然而巧施艺

发布时间:2019-02-19 10:22:09丨来源:内蒙古新闻网丨作者:张靖爽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藉天然而巧施艺。

“腐根断枝随水流,一生辉煌至此休。幸遇惜才痴雕客,枯木逢春再千秋。”山中一枯木本是“随波逐流”,幸遇慧眼独具的根雕客,成就了一段“枯木成才”的佳话。60岁的肖岗就是一位痴雕客,他20多年如一日痴情根雕艺术。

肖岗1958年出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在那个生活条件并不好的年代,儿时的肖岗也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爱好,唯独喜欢画画。由于悟性出众,在没有人教的情况下,他的素描、速写作品画得有模有样。

肖岗在进行创作(摄影:董巍巍)

21岁时,肖岗来到乌海市,在乌达三矿农管区干临时工。由于所从事的装卸工是份苦差事,肖岗有些吃不消,决定换个工种,于是去找领导。领导问他:“有啥特长?”他不假思索地说:“我会木工。”实际上,他仅仅看过做木匠的哥哥干活儿。“谎言”被当真,领导真让肖岗干上了木工活。肖岗是个有心人,在工地干活的过程中,他有样学样,倒也能胜任基本的工作,可他不满足,自己研究着看建筑图纸。肖岗从最基础学起,字母符号看不懂,就用汉字标上,死记硬背,苦心钻研。两个月后,他还真会看了建筑图纸。一技在身,肖岗被任命为工作小组的技术负责人。

肖岗的作品(摄影:张靖爽)

1990年,“熬”了多年的肖岗转成了单位的正式工。同年,他升职为乌达三矿木器厂的厂长。整天和木料打交道,为他和根雕艺术结缘创造了条件。1994年,乌达矿务局要举办一次书法绘画根雕作品大赛,并给木器厂下了任务,一定要创作出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根雕来。“军令如山”,肖岗马上着手操办,他请来了根雕能人贾金泉老师当技术顾问,带着同事们“鼓捣”根雕。贾金泉确是行家里手,经过他的悉心指导和示范,数件根雕作品相继“问世”。其中,当以《中国龙》最为精致。“《中国龙》高2米、长6米,腾跃间霸气外露,可以说,精彩至极。”肖岗说,“一件《中国龙》让我迷上了这股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更爱上了它!”后来,《中国龙》被神华神东公司永久收藏。

自此,肖岗“玩”上了根雕。凭着心灵手巧,无师自通的他竟然很快做出了平生第一件作品《侍女》。也许在外人眼中,《侍女》已然具备了根雕的特质,还算不错。肖岗却有自知之明:“创作的过程中,我就感觉心里没底,想雕啥不知道,咋雕也是‘刺窝里摘花’——无从下手。结果,出来的作品线条不够流畅,表情细节不到位。”

一次不行,再来。肖岗从选材做起,为了“淘”到心仪的根材,他的脚步遍及乌达的矿区、农区,转遍了河边、沟坎。每一次出行,肖岗骑上自行车,后面拖拽着一辆自制的小推车,遇到可塑的根材,他就装上车带回来,途中,时不时有异样的目光投来。不光外人,家人也对他这种“不务正业”不解、不满。尽管如此,肖岗依然“我行我素”,他在乎的还是那些毫不起眼的“烂”树根。

“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这句根雕行业的行话肖岗时刻遵循着,他重视根材的材质,首选国槐根、沙枣根以及老榆树根,果树根退而求其次,同时,他亦看重根材的“原生态”。一次,他偶遇一处小公园里挖枯树,几乎不费力就得到了一截上好的沙枣根。观察了一段时间后,他将沙枣根简单处理,做成了至今最为满意的作品《骆驼》。另一件根雕作品《树之魂》也是肖岗的得意之作。“玉不琢不成器,根不雕不成样。《树之魂》的原始造型质朴、大气,细微处你可以看到,一名婀娜多姿的少女倚靠大树的场景若隐若现。于是,我顺势而为,促成了作品的诞生。《树之魂》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注入了我的思想,我非常满意。”

肖岗说,制作根雕并非易事,首先要观察,看它像什么,然后是定稿,也就是确定创作方向,再就是“动手”的过程,去除不需要的枝杈,精雕细琢,最后是刷漆。20多年的时间,时光轮转,雕刻工具换了一茬又一茬,由手工到电动,而他的坚守从未改变,100余件作品是他的成果、乐趣和走下去的理由。肖岗的作品大致分人物、动物两大类,以小型的摆件居多。而且,许多人喜欢他的作品,美国古生物学家海尔曼曾评价说:“我非常敬佩肖先生具有创造性和罕见的根雕,我们珍视他送的作品,并会在家里展示。”

采访中,记者发现,肖岗独具匠心,多才多艺,他的漫画技艺也很出色,还出过作品集;他会古植物化石拼接,数次协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军博士及其团队对“植物庞贝城”的抢救性发掘。另外,家里的钟表、茶几、吊灯等也是他纯手工打造,就连家里装修这样相对复杂的活儿,他同样不放手,全部自己完成。

肖岗不愿抛头露面,以至于不少人不知道他有根雕的绝活儿。今年,还是在朋友“撺掇”下,他拿出了三件作品参加了首届乌海市“兰亚杯”工艺美术创新作品大赛,并获得三等奖。拿奖了,肖岗却说:“我珍惜荣誉,但不会太放在心上,以后,我只想踏踏实实搞我的根雕创作,那就足够了!”

(作者:董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