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的惬意,牧区的辽阔,尽在祖国北疆。与蒙古国有着18.15公里边境线长的苏尼特右旗在美丽的八月显得格外美丽,经过雨水的洗礼,草原绿草如茵。
为了定格这美丽的草原,苏尼特右旗文联组织文艺工作者们先后深入到赛汉塔拉镇巴彦杭盖嘎查牧户苏依拉图家、桑宝拉格水库、桑宝拉格苏木新宝力嘎嘎查牧户敖特根家等地进行采风。
桑宝拉格水库
结合苏尼特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游牧文化,采风活动致力于让文艺者们体验家乡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体验到有别于以往的生活,为美术、舞蹈、文学等文艺爱好者们提供创作灵感,吸取优秀的民俗传统文化营养,促进其创作出更多弘扬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具有草原文化风格、草原文化特色、草原文化气派的,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牧户敖特根家
赛汉塔拉镇巴彦杭盖嘎查
赛汉塔拉镇巴彦杭盖嘎查牧户苏依拉图家
8月22日,苏尼特右旗“最美苏尼特 ”采风者们来到额仁淖尔苏木赛音锡力嘎查的大红山,感受着大红山的威武霸气和奇特风貌。“脑木更”译为“弓箭”。它因土质发红,在平坦的草原上突兀出来一处高百米的台地,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大红山。大红山由东北向西南走向,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近山而观,其形活像一张绷紧弦的弓。西南空地上,有一独体圆锥形红黏土山,形似烽火台,高约百余丈。遥望如尖箭头拔地而起,刺破青天,直入云霄。2014年1月,脑木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感受牧人阿拉腾桑纯朴的生活
牧民们穿上民族服装准备观看乌兰牧骑的演出。
采风者们借着牧民朋友的车,与他们一同前往观看乌兰牧骑的演出
在这美丽的额仁淖尔草原上,乌兰牧骑队员们在这里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尽显其风采。牧民们席地而坐,用心欣赏,感受着文艺的魅力。最养眼的一幕是额仁淖尔苏木赛音锡力嘎查牧户阿拉腾桑一家人,骑马赶来看乌兰牧骑的演出。在这片地域辽阔、风光旖旎的地方,在这水草丰美的草原上,乌兰牧骑用热情奔放的歌舞为牧民带来精神上的慰藉。阿拉腾桑一家人热情好客,与文艺工作者们谈笑在纯朴的民风民俗间。
连续几日的采风,让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们充分领略着家乡的风采,感受家乡的魅力。在赛罕乌力吉苏木,乌日图淖尔的风光深深吸引着大家驻足拍摄且创作。
八月的草原美丽惬意,8月23日这一天,苏尼特右旗“最美苏尼特 ”采风者们先后来到了朱日和镇敦达乌素嘎查、巴音郭勒嘎查和额仁淖尔苏木阿尔善图嘎查进行采风,记录这美丽时刻。
作为晚清时代建筑的苏尼特王府吸引着采风者们驻足欣赏;作为中国草原快骥之乡的苏尼特右旗,拍摄马儿的雄赳赳气昂昂,画出马儿的英俊潇洒,以马儿为生活背景创作舞蹈或歌曲等成为采风者们所期待。在草原上的每一次采风,每一次与马儿的邂逅,都有着不同的感觉。
套马是蒙古族牧民驯马的基本功,而这项技能也是草原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套马汉子骑在飞驰的骏马上,手持长长的套马杆,豪放、勇敢。
幸福,从美味开始。探觅草原上牧人的生活,勤劳、纯朴依然是形容他们最为贴切的词语。来到乌日根塔拉镇巴彦楚鲁嘎查,老额吉用传统的做法制作着驼奶豆腐,味美,营养,喜不胜收。
恩赐,是大自然的给予。在苏尼特右旗草原深处,沙漠是这里的又一大景观,那连绵起伏的沙丘,一层又一层,像起伏的波浪。文艺创作者们一时兴起,在这里舞动起来,美丽极了。
反其之,阿其图乌拉苏木呼布尔嘎查牧民巴图格日勒为这里的沙漠开辟了绿洲,防风固沙也成为了牧民们的自觉行动,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保障着生产和生活。
生活,以双手描绘。一望无际的草原被牛儿等牲畜点缀的生趣盎然。这里没有高楼,没有工厂,没有喧嚣,有的只是点缀在绿色中的蒙古包和挤着牛奶的牧人。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勤劳的牧人们专注于这样的牧业生产,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日落,美的无与伦比。在阿其图乌拉山下,落日温情地挥洒在山的四周,柔柔的、薄薄的,织就出光环。倘若以轻柔的光丝当琴弦、绿绿的草原作琴木,万物生灵的动听之声便是天地抚琴合奏之神曲。
蓝天里游荡的白云被染红了,变成了玫瑰的晚霞;天地间的阿其图乌拉山更加泛红,安静的坐落在一方,静谧、甜幽,植根于大自然深处,拥有着恒久之美。
(内容整理自:苏尼特右旗微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