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蒙古族词作家熙明朝鲁

发布时间:2018-05-31 21:26:46丨来源:蒙古音乐网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用心书写民族音乐的“诗”与“歌” —— 对话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者、蒙古族词作家熙明朝鲁

近日,由国家民委主管的杂志《中国民族》2018年第5期出版发行。杂志对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者、蒙古族词作家熙明朝鲁进行了专访。熙明朝鲁曾创作《走咧走咧去宁夏》、《都说变了样》、《情歌草原》、《玛奈乌兰牧骑》等广受欢迎的音乐作品。采访过程中,熙明朝鲁谈了部分音乐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在歌词创作过程中的理念、思想等内容。

在北京草长莺飞的春日,《中国民族》记者专访了熙明朝鲁。

记者:您曾创作了大量成功的民族风格作品,比如《走咧走咧去宁夏》曾荣获2015年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您的创作理念是什么?词中蕴含有哪些民族故事和情感?

熙明朝鲁:关于歌词创作,我认为要把握好“四个度":

一是维度,即完整度。我会注重歌词的结构是否完整合理。歌词的意境、遣词造句、启承转合、叙事和抒情是否到位等。

二是角度,即主题切人的角度。我会思考歌词在确定主题后,需要从哪个角度切入,才能使全篇布局出新出彩,引人入胜。一般来说,我会选择从“新”、“小”、“巧”、“贴”几个角度切入。

三是深度,即思想深度。我创作歌词的主题思想和所表达的意境,都注重展现“爱国、爱家、励志”等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四是温度,即情感的温度。情感是一首歌词的气血,非常重要,含情量的高低和情感的真伪度,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成功与否。

可以说,我所有的作品,都是遵循这个原则创作的。同时,我也努力做到每一首作品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最终效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一首动听的歌曲,会让人爱上一个地方。在宁夏采风时,我们用心感受大漠黄河的雄浑、黄土丘陵的苍茫、塞上江南的灵秀。通过深入基层、贴近 群众并查阅史地资料,我希望能写出代表宁夏名片的宁夏人自己的歌曲。

当地人们的热情、淳朴,回汉各族群众的团结和睦,让我深深震撼。《走咧走咧去宁夏》中“不等天亮就出发“等歌词让整首歌更加接地气,主动“俘获“听众的心,反映了大家迫不及待要去宁夏、了解宁夏的心情。宁夏各族同胞厚重和不张扬,只有踏上这片土地才能有所感悟。“红黄蓝白都是歌“这句话看似描述的是颜色,其实更蕴含了不同民族和谐相处的深意。

记者:您的作品《梦想起飞的地方》曾获2014年中宣部“中国梦”推荐展播音乐作品三等奖。您觉得少数民族群众的梦想是什么,如何才能让梦想起飞?

熙明朝鲁: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国梦”是56个民族的梦,是13亿中华儿女的梦。为中国梦奋斗就是为各民族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无论哪个民族,都是祖国母亲的儿女。心手相牵、守望相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团结奋进,这才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咱们56个民族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

记者:听说您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作了作品。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熙明朝鲁: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我相维创作了两首歌曲,都是聚焦精准扶贫题材的。歌词《都说变了样》,经过青年作曲家鄂矛谱曲和著名歌唱家刘媛媛演唱后,进一步丰满了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已被国务院扶贫办选用并拍成MV在全国宣传推广。

众所周知,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湘西州提出要实施“精准扶贫”指示5年来,全国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硕果累累。纵观相关歌曲创作,不少仍停留在“精准扶贫”如何行动上,而对扶贫成果则鲜有反映。因此,我将创作视角转到了扶贫取得的成效方面,以期通过对扶贫成果的描述,反映乡亲们精神风貌的巨变,这也是“精准扶贫” 的初心和目的。这就是《都说变了样》的创作源泉。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贫困地区的新闻一经播出,作为一名党员,我内心感触很深,在几天内就创作了歌词《一个都不能少》。总书记关怀贫困地区各族老百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极大地激发了各族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中国梦的热情和信心。

记者:您的代表作《情歌草原》如何将民族元素与内地乐坛流行歌曲风格结合起来?在作品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民族情感?

熙明朝鲁:《情歌草原》是我参加2009年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获得优秀奖的作品。我从小生长在草原,听着草原情歌长大,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许多年以后,我突然感悟:为什么草原产生了那么多的情歌?是因为她的辽阔、她的博大。草原就像额吉(母亲)一样,每首情歌都是她的孩子,盛产情歌的草原就是情歌草原。这首歌曲又加入了流行语境和旋律,很好地表达了作品的情绪和意境,这可能也是获奖和广为流传的额主要原因。

这些年,我经常回到草原回到故乡,所以在作品中都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思所想。我也经常到不同的民族地区采风,吸收各民族音乐的丰富营养,创作出一些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作品。

记者:您是如何走上歌词创作这条道路的?

熙明朝鲁:我的家乡在内蒙古科尔沁,那里有生我养我、疼我爱我的大草原。由于工作关系,我来到了北京。多年来身在北京,可思念的梦永远是家乡,也总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因为我爱我的民族,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草原!

至于为什么选择歌词创作?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又会几种乐器,对歌曲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加之我本科专业是中文,在专业的熏陶中,对歌词创作情有独钟。而且歌词篇幅大多短小精悍,能够在工作之余有所创作。

记者:多年来,您与廖昌永、刘媛媛、蔡国庆等知名歌唱演员及降央卓玛、乌兰托娅、云飞等歌手合作中,碰撞出何种火花?

熙明朝鲁:国内许多著名歌唱家和流行歌手都演唱过我的作品,大家合作非常愉快,并成了好朋友。在他们身上,我也受益匪浅:有的给予我创意灵感,有的丰富了我的作品风格。加上编曲和制作的各位师友的帮助,让我的作品更立体、丰满。借此机会,一并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记者:您是“文化中国”公益基金首席专家,也是活跃的文化项目策划人。近年来,您策划并参与实施了哪些推广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熙明朝鲁:“文化中国”公益基金是基于“讲好中国故事”、“扶持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初衷而创建的一个平台。我曾参与策划了大型非遗创意秀《Memory5D +》全球巡演项目,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中国故事。首站设在美国.当期就取得了轰动效果。2018年元日期间,该创意秀还在北京北展剧场连演四场,场场爆满。今后,我还将进一步挖掘整理各民族的经典文化项目,助其推向国际市场。

热点资讯
草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