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嘱托》,作者孟喜元
《风雪中的乌兰牧骑》,作者马铁
王廼欣书《布赫同志为太仆寺旗乌兰牧骑作诗》
观众正在观看展览
冯永林书《石玉平乌兰牧骑礼赞》
《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作者王玉泉
197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乌兰牧骑明信片
1965年,乌兰牧骑全国巡演时的节目单
1965年,乌兰牧骑全国巡演时各地报纸的报道
迎着朝阳,踏着千里边疆,草原文艺轻骑兵们,高举旗帜放声歌唱。时光荏苒,草原上这红色的音符依然鲜活地律动着……
唤醒乌兰牧骑记忆
2017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16名队员,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了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贡献的决心。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在乌兰牧骑建队61周年之际,内蒙古文史研究馆特举办“草原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记忆” 专题书画影像展。本次展览以图文并茂、影像结合、实物辅助的方式,展示了乌兰牧骑建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共计110幅作品。
今年90岁高龄的王玉泉老人,为这次展览带来了多幅画作,他介绍:“《草原乌兰牧骑》是我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而作,用时一个多月,这幅画是以乌兰牧骑演员的舞蹈动作为原型。乌兰牧骑的特点就是为牧民带去欢乐,为一家人也会表演,不受环境的限制。”
画作《放歌草原》吸引了不少观众,作者哈斯朝鲁动情地说:“画中是我印象中的家乡——开满杏花的乌珠穆沁草原。在创作中,我越画越细,完全是忘我的。我想表达的就是一种爱草原、发自内心希望草原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心情。”这幅画中有草原、敖包、羊群,也有赶去看乌兰牧骑表演的牧民们,画中的每一处都是一个草原故事。
一幅幅书法作品笔锋遒劲有力,一张张画作笔触细腻生动,此次展览是内蒙古文史研究馆组织馆员专题创作的作品,包括乌兰牧骑工作和生活的书画诗词,搜集了大量口述、影像史料,是他们寄情笔墨、表达爱国之情的积极举动,唤醒了人们心中对乌兰牧骑的美好回忆。
乌兰牧骑精神永存
乌兰牧骑以其朝气蓬勃的激情、无私奉献的热忱,为人们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冯永林在作品《内蒙古乌兰牧骑赞》中写道:红色草原文艺兵,戎装飒爽马蹄轻。能因篝火随风舞,晓沐朝霞踏露行。边地逢春人尽醉,牧人待客酒相迎,毡房遍洒及时雨,千里北疆传美名。
翻开一份1965年乌兰牧骑全国巡演时的节目单,马头琴独奏《蝶恋花》、女声合唱《草原上建起了钢铁城》、民乐合奏《鄂伦春人民好生活》、好来宝《牧马英雄》、说唱快板《马架子人改天换地》,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民族艺术形式,乌兰牧骑队员们深入牧区,创作题材皆来源于基层牧民生活。据介绍,歌舞《看望我们的边防连》这个节目就是演员们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在深入边防哨所慰问边防军的过程中创作的,通过老牧民、民兵连长、牧马员在去边防连的路上策马扬鞭、你追我赶的热烈情景,表现了牧民们对坚守祖国北疆的人民战士的鱼水之情。
展览开幕当天,内蒙古森林总队直属大队60名官兵应邀参加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蒙古族、彝族、达斡尔族、满族,年龄在18岁至30岁之间,其中不少人爱好文艺、书法,他们表示,这次参观不仅能够了解乌兰牧骑,也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有助于增强战士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张海瑞是和单位的同事一起来参观的,她说:“虽然我不是蒙古族,但一直对乌兰牧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感兴趣。”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陈斌参观后,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过程,这些展品是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的重要文化遗产。”
牢记嘱托永葆初心
乌兰牧骑从诞生、成长到逐渐壮大,始终伴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他们多次接见内蒙古乌兰牧骑代表队队员,并为乌兰牧骑题词,乌兰牧骑这株“红色的嫩芽”始终在党和国家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着。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骑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队员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这封回信,是在全区文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回信情深意切、语重心长,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成长进步的充分肯定,对内蒙古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殷切希望,对全区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为我们更好地发展乌兰牧骑事业、加强文艺工作、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提供了强大动力。
把握时代脉搏,承担历史使命,自治区统战部王伟表示,统一战线成员将继续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部署要求,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汇集众智、凝心聚力,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原标题:难忘的乌兰牧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