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主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内蒙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学科调查研究”课题组承办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论坛暨都兰长调作品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中蒙蒙古学界、音乐学界专家学者,围绕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音乐特征、传承、保护与发展,音乐理论及非遗保护等主题深入交流探讨。
“蒙古族长调民歌论坛暨都兰长调作品交流会”现场
本次会议由蒙古族长调论坛和都兰长调作品交流研讨会两场进行。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人类学学会会长郝时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致辞。郝时远在致辞中说,长调是蒙古族艺术中的阳春白雪,是艺术精品。长调的学习和传承需要很高深的造诣和天赋,才能真正的融入其意境中。这样的一个精品需要我们去传承、努力。长调作为中蒙两国的共同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中可以不断促进中蒙的交流。尹虎彬在致辞中说,长调是蒙古族艺术的果实,是传承者和多少代人共享的艺术,各种因素浇灌了长调艺术。希望宝音德力格尔这样的艺术家代有人出,希望《圣主成吉思汗》这样的名曲代代永续。
蒙古族长调歌手孟克巴特尔现场演唱长调民歌
主题报告发言中,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包爱军以《乌尔汀哆至潮尔哆的蒙古制度音乐特征探秘》为题,从蒙古制度音乐的区域特征、音乐形态的有序递进及多声部音乐形态的制度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蒙古族长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中央民族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拉苏荣用蒙古语就蒙古长调的理论研究、分布特征及其发声技巧等做了声情并茂的精彩发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会主任、导演、作曲家朱智忠围绕《蒙古族长调牧歌在城市背景下的传播与传承》为主题,强调蒙古族的长调牧歌是“地球呼吸的声音、是草原的摇篮曲”。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兼科研联合党支部书记、博士生导师张天彤以《对历史民族音乐学的再思考》为题,阐述要以地域分布规律及特色、地域传播途径及范围、地域文化生成及交流这三个视角为出发点来探讨“人-音-地”三者的互动关系,强调历史音乐学研究要关注历史发展与地域特色的相关性。
长调青年歌唱演员都兰发言
都兰在其长调作品交流研讨会上发言中说,研究长调歌曲,不仅要着眼与歌曲本身,还应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方言特点以及音乐的抒情风格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并现场演唱了长调《步伐轻快的小黄马》,蒙古族长调歌手孟克巴特尔演唱了长调民歌《旭日般升腾》、《小黄马》、和长调民歌《珍贵的诃子》。
与会嘉宾合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色音在闭幕辞中说,这次论坛是一个开端,今后还将继续努力举办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引导文化艺术界重视学术交流,提高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域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建言献策。
( 文:海宁 乌力汗 图:其力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