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巴特尔: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 推动牧区美丽与发展双赢

2017-11-10 13:45:35 | 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 | 作者:王金梅 | 责任编辑:王金梅
摘要:近日,就“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巴特尔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当前,全党全国正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近日,就“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进一步推动牧区与全国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巴特尔接受了中国网记者的专访。

巴特尔说,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推动牧区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巴特尔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要把草原生态建设、牧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中国网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网联合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联合推出“走向草原生态文明新时代——十九大报告解读系列巡访”。我国近60亿亩草原,大部分都在民族地区。您到国家民委工作前,曾经在草原地区工作过,这次又参加了十九大,请您谈谈加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牧区工作对我国特别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巴特尔:我国在自然地理和人口分布上有一条非常著名的“胡焕庸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瑷珲到云南腾冲,将中国陆地分为两大部分,线以东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人口密集;线以西自古以草原游牧为经济基础,人口稀少。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正是草原文明、农耕文明等长期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结果。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加快牧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政治上看,牧区、半牧区包括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甘肃等13个省(区)的268个县(旗、市),80%以上属于民族自治地方,1/3的牧区人口是少数民族人口,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同时与12个国家接壤,62%的边界线在牧区,牧区和谐稳定直接关系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从生态上看,我国拥有天然草原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1.7%,是耕地的3.2倍,是森林的2.3倍,既是我国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又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从经济上看,草原不仅蕴藏着大量的动植物资源和巨大的食物生产潜力,而且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原因,很多牧区还比较落后,有的还是深度贫困地区。因此,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把草原生态建设、牧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牧区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要决策和部署。1959年,毛主席就畜牧业发展问题在新华社发表文章,强调要把农、林、牧三者放在同等重要地位。1961年,中央原则同意国家民委党组《关于少数民族牧业区工作和牧业区人民公社若干政策的规定(草案)的报告》,明确指示全国试行。1963年、1987年和2011年,国务院召开了3次全国牧区工作会议,并出台了有关文件,含金量很高,支持力度很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牧区工作,多次到草原考察调研,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不断推动我国牧区建设开创了新局面、进入了新时代。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牧区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最大的五年”

 中国网记者: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请问我国牧区工作取得哪些历史性新成绩?

巴特尔:近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牧区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事业不断开创了新局面。

一是顶层设计有了新突破。将“绿色”作为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为做好新时期牧区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导。制定出台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规划文件,为牧区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政策空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到内蒙古、青海等地草原考察,明确提出要把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作为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责任,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二是草原生态建设有了新提升。建立健全草原承包确权登记、生态红线划定、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目标评价考核、责任追究等,实行草生态文明建设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大力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防火防灾、草原监测预警、石漠化治理、草种基地建设等草原重点工程。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草原保护建设资金1100亿元,其中,生态补奖资金860多亿元、退牧还草工程100亿元。2016年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面积分别达到12亿亩和26亿亩;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4.6%,较2012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三是特色产业有了新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动农牧业与旅游业、网络电商等产业融合,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牧区经济全面发展有了新突破。比如各省牧区立足不同的地理气候、资源区位、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出四川的“川药”、内蒙古的草原牛羊肉、甘肃甘南的牦牛乳、新疆的昭苏天马等特色农牧产品,形成各具亮点的品牌体系。内蒙古2016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达到1907家,210多万户农牧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第三大支柱产业。2017年,以现代草业为基础的畜牧业加快发展,全国优质苜蓿种植保留面积超过8000万亩,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科尔沁草地、宁夏河套灌区等种植基地连续多年保持在十万亩以上。

四是牧区民生有了新改善。5年来,牧区交通、通信、电力、水利、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显著加强,各族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比如2016年全国“粮改饲”试点地区农民亩均增收348.3元。西藏牦牛高效育肥技术在当雄县龙仁乡成功应用,带动增收8740多万元。新疆大力推行草原补奖政策,首批选聘8145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5万人稳定脱贫。青海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19.79万户牧户全部实现了定居,有效改善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可以说,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牧区生态建设力度最大的五年,是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亮点最多的五年。牧区的巨大成就,为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推进,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确保边疆安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提供了重要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九大,为我国牧区实现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国网记者: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部署。请问对草原生态建设、牧区工作都有哪些新思想、新观点、新决策、新部署?

2017年10月23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巴特尔在学习十九大报告(摄影:滕俊)

巴特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些年来,我国牧区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显著成就,同时与中央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牧区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比如全国90%的草原存在退化,50%的草原存在沙化,形势依然严峻;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面对旱灾、雪灾、火灾、鼠害等防灾减灾能力有待提高;公共服务缺口大,中小学教师、医疗卫生人员短缺,部分学生上学、群众就医依然不便;产业发展结构相对单一,牧民就业门路少,转产转业难;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国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同时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和多方面成本比农区普遍要高,等等。可以说,牧区集发展滞后、民生薄弱、生态脆弱为一体,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体现。

针对这些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把草原生态建设、牧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有针对性地作出了部署和要求。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明确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为我国牧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明确将“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牧区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导;三是明确将“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等,为我国牧区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决策、新部署,站位之高、谋划之远、措施之实,前所未有,为我国牧区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推动牧区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中国网记者:当前,全党全国正在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的热潮。请问如何学习贯彻好十九大精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促进广大牧区、民族地区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不断加快发展步伐?

巴特尔:草原地区是中西文化交往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草原丝绸之路。今天,我们要更好地发挥草原地区的作用和优势,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机遇,更好地服务好、融入好国家发展大局,促进草原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下一步,国家民委将结合工作职责,在推动落实好《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推动牧区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巴特尔(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一是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两个民族工作“十三五”专项规划,在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牧业发展、游牧民定居、农牧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发展、脱贫攻坚以及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对牧区发展持续加大支持和帮助力度。

二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引导牧区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法保障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内蒙古等地区草原文化特色鲜明、广受欢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开展好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三是发挥委属高校优势,根据牧区发展需要,调整充实相关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培养各类亟需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为牧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援和智力支持。

四是强化监督检查,把党的十九大关于民族工作新决策新部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等贯彻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不断推动中央关于牧区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五是发挥国家民委委员制作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联合有关部门适时到牧区调研,现场办公听意见、解难题,针对牧区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推动制定出台更多的差别化支持政策,确保牧区同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同步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