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主碑
准格尔东部黄河沿岸,有很多地方岸段千尺,壁立峰直,一去十数里,飞鸟渡绝,人烟罕至。清时,河源望断,荒烟蔓草,多为虎狼出没之地。一些召庙偏偏选在这些地方,察汗固少召便是。
察汗固少召是后来的名字,与林丹汗有关。林丹汗出入鄂尔多斯,率两万近卫军驻准格尔,自己就住在察汗固少召,时名喇嘛洞。林的近卫军领有白旗,旗幡林立,汗庭威仪,当地蒙古人便称其为察汗固少召,意为白旗召。以后相袭下来,成为地位特殊的召庙,在鄂尔多斯召庙中独树一帜,很有点我行我素的做派。政教合一是喇嘛教极为明显的一个特征,有黄袍加身的欲望,便有政治衍积的血腥。历史上,察汗固少召有过三次被焚的记载。第一次是林丹汗时期,林丹汗在与满族的争战中,逐渐意识到喇嘛教对蒙古族的侵蚀,曾下令灭教。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格鲁塞在其名著《草原帝国》中曾这样描述:当驰骋草原的蒙古帝国再次唱响成吉思汗的战歌,喇嘛教已剥夺了他们的意志,那些被他喂肥的喇嘛,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礼仪,一个踏遍世界的民族,消失在经幡与长灯中了……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1697年,当康熙皇帝踏上鄂尔多斯时,鄂尔多斯是召庙林立,信众攘集,施主遍地了。康熙来鄂尔多斯是有政治目的的,他在诗中一语道出:“特示抚柔恩”。鄂尔多斯归顺清政府后,一直是清廷最得力的助手,皇太极谕令子孙,满蒙联姻是作为一项国策推行的。康熙将这个国策推向了登峰造极的时代。康熙在准格尔大路新区的草原上曾召开过一个御营军事会议,部署剿灭噶尔丹的战略实施计划,前敌总指挥费扬古从前线被召回,康熙前敌内阁大员悉数参加了这次重要的会议。会后,鄂尔多斯王公贵族举行了隆重的迎驾仪式,康熙重重地赏赐了他们。连他们的福晋们也得到康熙的隆重礼仪。康熙写信,令宫中的顾太监将嫔妃们的衣服收集起来,令快驿以传递军情的速度,由京城千里驰往鄂尔多斯,不舍昼夜,马歇人不歇,两日即到准格尔。福晋们受赐,受宠若惊。康熙大悦,将噶尔丹从新疆捎来的哈密瓜干赏赐福晋们分享,再令宫里的嫔妃们捐出些衣物。信发出后,康熙因军务离开了准格尔,顾太监接信,当然不敢怠慢。顾是康熙的心腹,有监视皇太子的重任,康熙远离京城,却对皇子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这当然是顾太监的功劳。这回,顾太监将衣物捎来的同时,顺便将一封密奏也夹带在衣物中。
康熙对鄂尔多斯印象极好,多次将鄂尔多斯描摹为一个心之向往的地方,这在《清史稿》及康熙自己的著作及书信中均有流露。噶尔丹被剿灭的第二年,海内升平,万众归一,康熙盛世已到来。康熙并没有忘记国家安危,很快便将自己的六格格嫁给了蒙古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部驻牧之地远在天山脚下,道路不靖,疆域不宁,康熙自不放心,便将六格格指名安置于准格尔黄河两岸,在清水河岔河口建了公主府,六格格不辱使命,与黄河两岸的蒙汉族百姓结下了深情厚谊。至今,这一地区尚余下三块德政碑。岔河口一处,面河背山,风景独好。关于六格格的传说萦绕于黄河两岸,深入民心。
康熙回到皇城两年后,因两次废储心力交瘁,也就是在这一时间,才得知顾太监曾因太子异动,给他发过奏报,事情很快便明了。康熙大智过人,密派信使给六格格传来一信,嘱她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一位准格尔女子。同时,密嘱费扬古协助六格格查找这位准格尔女人,并嘱费扬古不可声张,也不准兴师动众。费扬古很快便查明了这个准格尔女人。于是,康熙密嘱六格格去见这个女人。
话还得从康熙当时的一次狩猎说起。那一日,康熙深入到准格尔腹地打猎,行围一天,所获极丰,猎兔过千。这在康熙的著作中有明确记载。愈往里走,草愈深,忽见一金琉碧瓦的召庙,这便是贺德勒苏默,准格尔一座负有盛名的学问召。康熙决定结束狩猎,到召庙休息一下。由于隔了一道深沟,须绕行,康熙便沿来路返回,忽遇一携子款款而行的蒙古族少妇迎面走来,禁卫军忽至,将母子俩吓得不轻。康熙见状,喝退禁卫军,与母子俩交谈起来。其时,康熙已为少妇仪态仪容所吸引,女子落落大方,说话得体,颇有慧风贤行。康熙大喜,再看少妇携子,浓眉大眼,生得地额方圆,天庭饱满,一副聪颖之相,康熙情不自禁将稚子揽入怀中。于是,这个地方便被人唤作龙抱滩,就是现在大路新区沿河的龙抱滩村,以后又因龙抱滩而衍生出龙抱湾,即今天的龙抱湾社。康熙遂收少妇的稚子为义子,也就是耶喜巴勒登的父亲。于是,康熙随手将自己的一件马夹送给了少妇母子,并嘱随行的费扬古按月给母子俩发放御银。费扬古遵嘱,一直发放到其调离归化城止。这也是费扬古在极短时间内能找到女子的原因。
故事就在这件马夹中。
当村妇得知送她马夹的是康熙皇帝后,女子冲着马夹就拜,不敢私藏,于是便将马夹送到贺德勒苏默,遂成镇庙之宝。而另一件镇庙之宝,便是《古文观止》原稿,这里且按下不表。而这件马夹中,便藏着顾太监给康熙皇帝的皇子异动的密奏。
1699年深秋的一个黄昏,一叶扁舟,在四条大船的护卫下,渐渐驶离了东岸,向着河西之地的准格尔地驶来。船上,一位女子年方二十,眉清目秀,脸上有一股英气,目光中藏着一丝紧张。小船很快便拢了岸,这是一处渡口,峰崖直立,岸断高嶂,只一线石阶起伏沉落于石壁间,荒草没路,独木缘涧,向一个深、幽、奇的崖顶召庙迤逦而去。女子很快便拐过一道石罅,峰崖压下来,壁上石抱千年松,脚下涧鸣万里涛,仄窄得仅容下一双脚通过,蜿蜒之径,蛇一般出没于崖隙之间,一失足便粉身碎骨。女子在一行人的护卫下,终于攀上了召庙前的石堰。这时,一轮圆月已升上天空,万籁寂静,只月光照着石径,涛声鸣涧,更增添了召庙的幽深。过了山门,女子并不歇息,抬手便敲响了庙门,这一阵敲门声,随着时间的隐没,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许多年后,我们在古籍与传说中复原了这段传奇。
民间传说中,那封密奏,依然还藏于马夹中,这位女子,便是康熙皇帝的六格格和硕固伦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