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生态> 焦点关注

新疆:草原补奖机制敲开牧民幸福之门

2015-11-26 09:47:23 | 来源: 新疆经济报 | 作者: 冉波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前不久,按南领到了近1万元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距离他实现办“牧家乐”的愿望又近了一步。政策链接我区每年投入近20亿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  2011年,自治区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近20亿元作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

今年38岁的按南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石人子乡韩家庄子村牧民,是村里公认的放牧好手,全家3口人。虽然按南已经4年多没有在冬季转场放牧了,但一家人的生活依然过得有滋有味。在按南看来,这一切得益于自治区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机制)

为保护生态,再现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从2011年起,自治区全面启动草原补奖机制,旨在通过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四项措施,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自此,按南每年可以从石人子乡财政所领到一笔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

实施草原补奖机制之后,按南再也不用为牲畜冬季转场发愁了。以前,每年到11月,按南就开始为牲畜转场忙碌,趁着大雪还未封山,他用卡车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运到冬窝子,然后准备三四天的口粮,赶着羊群步行前往冬牧场,按南说:“转场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暴风雪,羊群的损失会很大,人也非常辛苦。”回忆起转场的过程,按南感慨不已。

以前转场,整个冬季都是按南一个人住在山上。但不转场,家里草料不足,牲畜就会挨饿。如果自家买草料,这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按南说:“现在好了,冬天不用待在冬牧场。我既可以腾出时间照顾家人、做点小买卖,又可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自从巴里坤县实施草原补奖机制后,按南利用冬闲时间,学习了种植和养殖技术,他说:“现在提倡舍饲养殖,科学育肥。我给自家的牲畜棚也修了暖圈,羊羔的成活率提高了。”

去年,按南看准冬季牲畜育肥的商机,用当年领到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和从石人子乡信用社贷的1万元资金,从甘肃省购买了一批玉米。按南笑呵呵地说:“冬季不转场了,牧民会用玉米给牛羊育肥,保持肉质。去年,我仅卖玉米这一项就挣了1万多元。”去年按南一家收入增长了30%。

近几年,巴里坤县全面落实草原补奖机制后,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游客也多了起来。按南和妻子奥英想开一家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牧家乐”。今年冬天,听说石人子乡举办了创业培训班,按南和奥英第一个就报了名,按南说:“这两年,我们一家人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今年,巴里坤县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4885.65万元。其中,264.1万元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由巴里坤县政府统一购买饲草料以实物形式发放。草原补奖机制的实施为实现巴里坤县草原牧区“转人、减畜、转移生产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效激发了农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政策链接我区每年投入近20亿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

2011年,自治区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近20亿元作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其中,今年禁牧面积达1.5亿亩左右,奖补33.5568万户牧民,实现牧民全覆盖。5年来,自治区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日趋丰富,草原生态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基本达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目的。

原标题:草原补奖机制敲开牧民幸福之门

本报记者冉波通讯员刘亚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