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旅游> 草原音乐

当代草原音乐

2015-10-30 09:35:40 | 来源: 内蒙古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习惯上,所谓的“草原音乐”指的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以及蒙古族风格的音乐创作。这里所谓的专业音乐,是由专业作曲家创作、专业演员表演的,并符合当代专业音乐艺术基本体裁规范和艺术规范的音乐,如,交响乐、室内乐、合唱艺术等各种新音乐体裁。

习惯上,所谓的“草原音乐”指的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以及蒙古族风格的音乐创作。也就是说,它不仅包括蒙古族过去传统时代创造的音乐,也包括现代社会以来蒙古族、汉族以及其他民族创造的具有草原风格的所有音乐。在当代多民族共同工作生活的语境下,原本具有鲜明民族属性的“蒙古族音乐”,正在被具有鲜明区域文化、时代文化属性特征的“草原音乐”概念所取代。而纵观当代内蒙古音乐舞台,当今的草原音乐明显地分为专业音乐、传统音乐、大众音乐3个层面。其中,传统音乐是固有的,专业音乐和大众音乐是蒙古族步入现代社会以后形成的。专业音乐、传统音乐、大众音乐三足鼎立,构成当代草原音乐文化的整体结构。

专业音乐更像“小圈子里的艺术”

蒙古族专业音乐是一种新产生的体裁,是蒙古族社会与文化现代化的结果。1946年内蒙古文化团在张家口成立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自己的专业音乐家队伍,很快产生了现代管弦乐队、合唱、艺术歌曲等专业音乐体裁形式,并得到充足的发展。公共领域中出现了专业音乐家这一过去没有的新角色,他们接受过现代专业音乐教育,担当起民族音乐改革和发展以及引领和倡导新音乐的历史重任。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的60多年的时间里,蒙古族专业音乐作曲家队伍出现了通福、莫尔吉胡、辛沪光、杜兆值、永儒布、阿拉腾奥勒、乌兰托嘎、色·恩克巴雅尔、查干、叶尔达为代表的几代专业音乐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草原专业音乐作曲家队伍。另外,各地乌兰牧骑、歌舞团也逐渐形成了符合当代专业音乐标准的演奏、演唱表演队伍,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得到完善并培养出一代代专业音乐家以及其他从事专业音乐的人群。

这里所谓的专业音乐,是由专业作曲家创作、专业演员表演的,并符合当代专业音乐艺术基本体裁规范和艺术规范的音乐,如,交响乐、室内乐、合唱艺术等各种新音乐体裁。这些体裁,并非蒙古族所固有,而是解放以后产生的新体裁。这些体裁的素材和内容是蒙古族的,然而在形式和创作技法上,借鉴西方艺术音乐的规范和模式。但是,这种创作和表演,不是简单的移植和模仿,它往往与蒙古族传统音乐固有的音乐语言和表达习惯相通,却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精致化。而且从创作——表演的主体上看,这些音乐体裁是由专业作曲家创作和专业演员表演的。这些作曲家和演员,以专业音乐的生产和展示为目标,大都受过学院式的专业训练,从而掌握了一般民众所不具备的本领域相关技术与技能。他们接受规范化的专业音乐教育,以获得从事专门行业的资格,而且专门以创作或表演为业。从受众——消费主体来看,此类音乐要求它的受众要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专业音乐的生产、传承(教育)过程中,既要求创作者和表演者的培养,也要培养受众。因此,专业音乐更像是“小圈子里的艺术”。

传统音乐承传于民间

相对于专业音乐和大众音乐而言,传统音乐是指广大牧民、农民在传统民俗生活当中唱奏的,历史延传下来的音乐形式。传统音乐孕育于民间,承传于民间,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的文化传统。而且,传统音乐是一种生活的文化,是一种民俗艺术,并与特定人群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俄国著名学者符拉基米尔佐夫指出,蒙古族英雄史诗是随着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征服世纪的伟业而发展到顶峰,是蒙古族英雄年代的写照,它是刚刚兴起的蒙古贵族生活的艺术化反映。比如,长调民歌生动地展现了蒙古族群众的生产生活、草原情怀,所涉及的亲情、爱情、友情以及所讲述的事迹,是蒙古族牧民心灵的表现,是他们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艺术审美的生动展现。蒙古族近代叙事民歌讲述的故事都是民众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牧民通过这一鲜活生动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人和事物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草原歌曲有广泛的传唱度

大众音乐,是指市民阶层为代表的当代民众日常生活中观听的通俗音乐、流行音乐。蒙古族风格的大众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兴起的“草原歌曲”。这种音乐符合了当代市民阶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内容上的通俗性、形式上的简便性,表现方式上的模式性,流传上的广泛性等特点,从而有着更广泛的民众基础。草原歌曲不仅在内蒙古范围内传唱,而且不少曲目传唱于全国各地,甚至蒙古等异域他国;不仅在工薪阶层、大学生当中传唱,而且颇受年轻牧民、农民的喜爱,从而横跨贯穿全部社会阶层。因此,大众音乐有着跨地区、跨民族传播能力。大众音乐属于通俗音乐、流行音乐、时尚音乐,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宣传效益的商品文化。由于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它更适合在当代社会中生存流传,更容易受到一般社会民众的欢迎。

3种音乐形式互相促进

在60余年的现代化道路上,随着社会的跌宕沉浮,专业音乐、大众音乐、传统音乐轮换处于主导文化的位置上,并表现出一定的冲突矛盾。

然而,专业音乐、大众音乐、传统音乐之间,也并不是泾渭分明,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换。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草原歌曲是以专业舞台作为演出和展示平台,尚属于专业音乐范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确立及各项现代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它慢慢转化成为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大众音乐。再如,呼麦、马头琴等传统艺术,近年来不断探索创新,在与艺术音乐与通俗音乐相结合方面不断取得成就,一方面不断雅致化、精细化,提升在专业音乐范畴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在现代市场体制中努力开拓,使自己通俗化,以符合当代民众的欣赏口味,力图在纷繁的当代舞台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总体来讲,内蒙古解放后到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专业音乐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整个内蒙古音乐创作、演出和教育工作都是以专业音乐教育为主的,并且它受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支配。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社会音乐事业的发展逐渐受到市场的影响。由于大众音乐符合并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目标,从而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如鱼得水,迅速取代了专业音乐的主导地位,并造成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蒙古族专业音乐的萧条以及专业音乐和大众音乐之间的边界模糊的局面。像德德玛这样的专业歌唱家,纷纷选择大众音乐路线,便能说明这一点。近年来,借助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沉寂多年的传统音乐的地位得到了迅速提升,其影响力超出了以草原歌曲为代表的大众音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像安达组合、杭盖乐队等为代表的蒙古族传统音乐的衍生形态,同时向精英和大众双向路线发展,从而正在成为新世纪草原音乐文化的引领形式。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资料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