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旅游> 草原音乐

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届张北草原音乐节

2015-06-08 14:38:23 | 来源: 河北新闻网 | 作者: 许浩成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近年来,张北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理念,以建设“坝上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草原民族风情大区”为目标,以文化旅游、新能源、有机食品加工三大产业为主导,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张北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理念,以建设“坝上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草原民族风情大区”为目标,以文化旅游、新能源、有机食品加工三大产业为主导,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针对文化旅游服务业项目少、层次低、客源缺等问题,坚持“挖掘内涵、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品牌经营”,通过与北京文化公司合作举办草原音乐节,把张北的蓝天、绿地、白云、凉爽等生态软资源,与北京时尚的演艺、媒体的人脉、庞大的客流等资源有效整合,产生了增值效益。使草原音乐节场地由一个荒草滩,变成了具有人文气息的有形文化场所,草地资源变成了潜在资本。不但带来了摇滚乐市场的复苏,也给张北的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机。首届张北草原音乐节历时三天,创下了户外音乐节的新标杆,被誉为:看到最爽、听到最爽、驰骋到最爽、浪漫到最爽、吃到最爽、超值到最爽的音乐节。三天观众总人数突破10万。被评为“全国十佳县域节庆”之首,并获全省文化发展“五个一”工程奖。《南方周末》以两个整版报道了此节。

 

第二届张北草原音乐节在总结经验,解决基础设施不足中提高。以演出阵容更强大、基础设施更完善、媒体反响更强烈,呈现了一场摇滚音乐盛宴。《南方周末》以“政府对摇滚有一点点动心——摇滚音乐节样板工程”为题,再次以两个整版报道此节。称由于张北音乐节的成功,使其成为全国的范本,北京、成都、苏州等地争相举办,全国音乐节数量由2009年10多个增加到40多个。第三届张北草原音乐节在总结以往经验中继续完善。是有史以来最火爆的,三天内观众30万,自驾车12万,观众之多、自驾车之多、火爆程度之大、影响收获之大超乎想象,外媒称之为“日趋完善的草原盛宴”。创下了国际性最强、内容最多元、风格最摇滚、最具娱乐性参与性、最生态最环保的中国户外音乐节。音乐界专业人士一致认为:从没有在一个音乐节见到这么多人。

 

第四届张北草原音乐节以“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高,演出品质更高,宣传热度更高”,向广大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心准备的音乐盛宴,在前三年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在运营方面逐步走向市场化。场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并在舞台停息期穿插呼麦、马头琴等张北特色文艺表演,丰富了演出内容,宣传推广了张北特色地方文化。

 

第五届张北草原音乐节形成了阳光媒体集团、北京《音乐时空》、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办节,彻底实现了市场化运作,被誉为“中国的伍德斯托克”。三天观众突破32万人,其中60%以上来自北京、天津等外省市,创造了中国音乐节“五个之最”——场地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最环保、观众人数最多、摇滚品质最纯正、国际化程度最高,并在“中国企业领袖与媒体领袖年会”中荣获品牌贡献榜“影响中国•2013年度最具成长力品牌”称号。本届音乐节的主题为“正青春——乐在张北”,狂欢现场将以音乐主场为核心,融合美食、露营、草原文化、户外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旨在打造属于摇滚乐迷的全新音乐生活方式。区别于其他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没有环境、区域的限制,并设置全方位的大型娱乐区域,整场音乐节就像一个大众娱乐狂欢的大Party。音乐节不仅是一次摇滚与自然的碰撞,也是无数乐迷们激情的碰撞,更是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与原始草原的碰撞。张北草原音乐节作为一种全新的、健康的、时尚的、自然环保的活动已在乐迷心中留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张北草原音乐节下一步发展方向就是基地化、园区化、产业化。一是打造中国第一个现场音乐基地——音乐小镇。基地分为现场音乐基地、世界音乐村等功能区,以现场音乐为主体并将产业链延伸到音乐录音培训、音乐商店及户外旅游休闲娱乐活动。目标是打造张北的音乐“798”、音乐“宋庄”。二是打造省级文化产业集聚区。现在申报集聚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已编制完成,已和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文化厅做过多次沟通。我们目标就是将文化活动做成旅游景点,再打造成文化产业项目,进一步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