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这几天大家伙在边境线巡逻一定要多穿点,明天零下36度,把帽子、手套都戴上,带上钳子,发现边境铁丝网有破损的及时修补,重点关注公路隔断区的脚印和车印。咱们春节期间更要提高警惕,我24小时在线。”春节期间,内蒙古满洲里市公安局北屯边境派出所民警何振江在护边员工作群里发出提醒。
内蒙古某边防连队在风雪中骑马巡逻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东起大兴安岭的呼伦贝尔,西至大漠边疆的阿拉善,有8000多里边境线、36万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为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内蒙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各民族携手戍边,共同铸就坚不可摧的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你看,内蒙古的边境线从中国地图‘鸡冠’这个位置就开始了,横跨7个盟市,我们把这条防线守好,就相当于守住了祖国的‘北大门’!”内蒙古自治区边防办负责人介绍,内蒙古牢固树立“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一体推进的鲜明导向,各民族紧密团结,强边固防理念深深扎根在边疆群众心中。
春节这几天,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敖都嘎查的村医张德格吉勒胡比以往更忙了。作为“守望草原巡防队”队员的他,在为牧民行医送药的同时,牢记护边员职责,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开展边境巡逻、参与治安防控。
“守望草原巡防队”队员在开展边境巡逻的同时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参与治安防控
“我是蒙古族,从小在草原上长大,当了22年村医,老百姓都熟悉我,也信任我。在送健康的同时带动大家一起守边疆,使命担当、义不容辞!”张德格吉勒胡介绍,“守望草原巡防队”由多个民族的农牧民、退休老干部、治安积极分子、草原110联防队员等组成,他们用责任和行动在边境线上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内蒙古充分发挥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独特优势,统筹推进“边疆稳、边境兴、边疆富”各项工作。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苏木把稳边固边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苏木长李向林以身作则,带领3500名边民共同实现富民强边。
在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边境线上,护边员杨东父子接力传承护边的佳话传遍千里草原。一辆摩托车、一副望远镜、一桶红油漆和一包维修工具,伴随父子俩几十年如一日守边护边。20岁参军的杨东心中牢记有国才有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退伍后主动请缨成为“边防卫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忠心和守家卫国的决心。
来自四川达州的陈建川已经在内蒙古某边防连队服役12年,这位在南方长大的小伙子,来内蒙古后不仅练就了娴熟的车技,还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学会了骑马、骑骆驼。“我们连队人人会骑马、人人会做饭,从生活到工作,都是全能型选手。这双手既能驾驶移动房车、执勤方舱、摩托车、皮卡车,还会使用无人机巡逻、修补防护栏、做一日三餐。”陈建川说,他驻守边疆这12年,不仅见证了保障条件的日益改善和队伍的不断壮大,从人防到技防、从单打独斗到全员作战的“进化”,更深切感受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守边戍边的决心和信心。
新巴尔虎右旗边境管理大队队员定期入户走访,与牧民护边员共同维护边境安全
在千里冰封的内蒙古大地,2400万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党政军警民携手并肩,持续巩固“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五位一体”治边格局,万众一心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文:孙彦军、段永平,供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军民融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