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草畜平衡区886.12万亩草原将开启“休养生息”模式

发布时间:2024-04-07 14:28:09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4月20日起,该区域886.12万亩的辽阔草原将全面进入休牧阶段,为草原生态的恢复与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临近,内蒙古兴安盟草畜平衡区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休牧期。据悉,自4月20日起,该区域886.12万亩的辽阔草原将全面进入休牧阶段,为草原生态的恢复与保护提供有力保障。为了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和促进草原的合理利用,持续发挥草原的生态和生产功能,兴安盟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的相关规定,决定从4月20日起,草畜平衡区将陆续进入休牧期。此次休牧期将持续四十五天,涉及总面积达886.12万亩。

春季休牧期结束,牛群满坡

去年休牧期结束时,兴安盟的草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据监测数据显示,全盟天然草原草群平均植被盖度达到了53.28%,草群平均高度也达到了10.75厘米,牧草生长状况良好。

在休牧期间,草畜平衡区将全面禁牧,与禁牧区一同实行禁止放牧利用的保护措施。同时,兴安盟广大农牧民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提前做好饲草料储备等各项工作,为牲畜备足“口粮”,确保休牧期的顺利实施。

从2023年草原开始泛黄之际,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满族屯嘎查的牧民朝日格乐就开始为春季休牧期做起了准备。“我家养了50多头牛和300只羊,去年新建了一个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棚舍。所以我准备了200多捆草料、100捆水稻杆,近期还打算再买些玉米秸秆和饲草料搅拌机。”指着如小山般高的干草堆,朝日格乐介绍说,青黄不接的春季是牲畜最难熬的时候。春季休牧不仅能保护草原,还能保证牲畜膘情,对牧民来说是件好事。

“改羊增牛”帮助草原恢复“元气”

为了让草原恢复“元气”,兴安盟积极落实草畜平衡相关政策,采取“改羊增牛”、舍饲养殖、轮牧、禁牧等措施,让草原绿起来、牧民富起来。“按同样的草场养殖成本计算,45亩的草场可以养1头基础母牛或者5只基础母羊,‘改羊增牛’不仅能够帮助牧民增产增收,更能减轻草场压力,是实现草畜双丰收的良好决策。”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党委书记吴长海算起了“生态账”。畜牧业作为满族屯满族乡的主导产业,全乡养殖牲畜达38万头(只)。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草原“减压”的同时不减少牧民收入,近年来,满族屯满族乡唱响了“改羊增牛”的牧歌。

满族屯满族乡唱响“改羊增牛”的牧歌

走进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特门乌拉养殖专业合作社,牛儿正悠闲地甩着尾巴、吃着草,个个毛色发亮、膘肥体壮。合作社负责人韩恩成作为满族屯满族乡“改羊增牛”示范户,在卖掉自家的200只基础母羊之后,购进了优质的西门塔尔牛,相继建设完成3座标准化棚圈、一座储草库,肉牛存栏量由6头发展到200多头,年收入达80万元。“和养羊相比,养牛需要的人工少,对草场伤害更低,收入还增加了不少。”韩恩成感慨地说。“改羊增牛”改变了满族屯满族乡牧民传统“耗草养殖”的生产方式,激发了草原牧民多产业发展模式,为“草原母亲”减压。 

牧民准备的草捆

走进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阿拉坦敖都嘎查西恩尼根家庭牧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奶香,晾晒架上摆满了奶豆腐、奶皮子、奶渣等奶制品,冰柜中储藏着黄油、酸奶。牧民义乐呼熟练掌握奶制品制作技艺,每年通过销售手工奶制品增收10余万元,30平方米的小作坊变成了现在300余平方米的制作车间。“草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好‘母亲草原’,发展奶制品产业同样可以增收。”义乐呼说。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对于兴安盟来说,守好草原,就是守好祖国亮丽北疆;守好绿色,就是守好人民幸福生活。(文:韩雨格,供稿:兴安盟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