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适合种植什么作物?“饲草!”“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表示,“利用盐碱地发展饲草产业有巨大潜力,但亟须加强饲草育种新技术研发。”
“目前,粮食安全风险更多体现在饲料粮和饲草。”种康表示,一组数据显示,居民膳食结构中蛋白类食物增加是刚性需求。过去30多年中,膳食中主粮降低22%,肉蛋奶增加18%,且有持续增加的趋势,美国动物饲料近70%来自饲草,而我国不到20%,其余依靠谷物来支撑,导致饲料粮在粮食总量占比超过半数。
但有限的耕地资源决定了饲草种植不能“与主粮争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明确要求“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
近年来,一些省份发展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草木樨等耐盐碱优质饲草种植,取得积极成效。
种康专门提到了中科院生态草牧业先导专项团队开展的万亩“滨海草带”种植示范基地,不仅研发了不同盐分梯度下多个种植模式,构建了盐碱地草牧业生态循环链条,在增加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环境效益。
数据显示,在山东东营,已经筛选或选育出150份甜高粱、长穗偃麦草等耐盐(0.3%-0.6%)饲草,研发出耐盐节水等生态绿色栽培技术和青干草、青贮草等草产品精细加工技术,服务畜牧养殖降本增效,如甜高粱替代青贮玉米饲料成本降低30%-50%,推广种植各类饲草5万亩,经济效益提高了52.38%-69.05%。
有了成功的试验,种康建议,推广“以种适地”东营模式,集成创新发展不同区域盐碱地草牧业。
“建议农业农村部出台政策,在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典型盐碱区域推广东营模式,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和水土条件,提出盐碱地差异化利用模式,并会同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共同推动草业与牧业协同的产业发展战略。”种康说。
同时要“以水定地”,破解中重度盐碱地利用资源约束。种康还建议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机构的优势力量,破解中重度盐碱地利用受资源约束的问题。制定“以水定地”的盐碱地综合开发和治理规划,明确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
同时,种康强调要部署耐盐碱饲草分子育种科技平台和基础研究专项,加强饲草生物育种创新。“目前我国仅有657个国审饲草品种,且适宜盐碱地等边际土地的饲草品种尤为匮乏。另一方面,饲草育种技术总体上远远落后于作物育种水平,饲草育种技术高起点发展需要相关基础研究支撑。”
种康还建议设立育种导向的饲草/牧草基础生物学重大专项,加强育种技术与信息化手段有效结合,创新饲草设计育种科技体系,培育具有高耐逆特性的饲草革命性品种,实现育种“新的绿色革命”。(文:王菡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