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和代表:粮经饲统筹实现盐碱地综合高效利用

发布时间:2024-03-13 14:50:00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眼下,在内蒙古兴安盟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内,处处都是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对于这些来自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分中心的科研人员来说,3月的海南三亚,是个收获的季节。此时,大部分南繁育种材料即将结束跨越千里的“海南之旅”,带着丰收的喜悦返回兴安大地,开始新一季的生长繁育。

在位于兴安盟科右中旗的兴安盟袁隆平院士专家工作站科右中旗盐碱地综合利用基地内,正在进行耐盐碱水稻测产(内蒙古日报资料片)

兴安盟是农牧业大盟,2023年生产了全国百分之一的粮食、产量达到135.6亿斤,也是全国首个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自2018年引进袁隆平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来,依托袁隆平院士团队技术优势,兴安盟积极开展盐碱地水稻栽培试验工作,走出了一条北疆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新“稻”路。

在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副书记、盟长苏和看来,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摆上重要位置。兴安盟始终牢记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坚持因地制宜、粮经饲统筹,实现了盐碱地综合高效利用。

“近年来,我们实施了‘北方寒地水稻及区域耐盐碱水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等示范项目,2023年兴安盟耐盐碱水稻试验区亩均产量达到552.1公斤,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同时,我们筛选出兴粳20—5、兴研1、兴盐系2等耐盐碱新品系20余份。”苏和说,兴安盟还联合水利部实施1万亩轻中度盐碱化耕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通过施用碱性改良剂、种植耐盐碱品种和深耕深松种植等技术模式,目前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副书记、盟长苏和

研良技、育良种,扎实推进科技“突围”工程,是加快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水平的重中之重。苏和表示,兴安盟正在组建东北盐碱地治理研究中心,强化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合作,实施大兴安岭南麓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集成创新与应用项目,围绕耐盐碱优势作物繁育、土壤质量和产能提升、节水控盐增效等领域深入开展技术研发。同时,聚焦“以种适地”,依托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和试验基地、自治区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强耐盐碱作物良种繁育。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同步扎实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苏和说,兴安盟将通过实施“灭黄治白增绿”行动,重点采取借“光”治碱、生物治碱等方式,探索运用风电光伏、“草光互补”和科学种植适生特色植物、饲料作物,对盟域内白颜色盐碱地进行有效治理。此外,还将推进“水系连通”项目,结合水美乡村建设,健全排洪渠、导流渠等灌排基础设施,实现盐碱地重点区域河湖库连通,改变盐碱形成环境,遏制沙化及盐碱趋势,促进生态修复,努力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更加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