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这十年:科技作笔交出生态答卷,为绿水青山算“生态账”

发布时间:2024-01-29 16:13:27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十年来,蒙草牢记嘱托,坚守科研高地,应用乡土种源,做好特色种业。

“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国情地情的路,自我开发,然后推广。”十年来,蒙草牢记嘱托,坚守科研高地,应用乡土种源,做好特色种业。

生态+数据,精准修复绿水青山

从花卉到绿化,再到驯化乡土植物进行大规模生态治理。蒙草走出了一条合国情、顺地情的生态修复之路。以生态为使命,师法自然,修复国土近3000万亩。让苍茫沙地化作林海草原,疮痍矿区变成悠悠青山,千里碱地转身万亩良田,把科研成果写到祖国大地。

敕勒川草原恢复后成为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

创新应用智慧种业。用数字为生态体检,用智慧为产业导航,选种用种更高效,修复方案有支撑,为草畜平衡、智慧林草、河湖湿地提供智慧方案。

智能管理草种全产业链

乡土种源:保育繁推助力防沙治沙

乡土种源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实施精准生态修复的“枪支弹药”。2014年,蒙草收集种子1000多种,制作标本6600多份,驯化160余种,审定草品种3个,从半地下种子库到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

通过十年的努力,蒙草已收存种质资源2200种、标本15万份、土壤150万份,引种驯化200余种,审定草品种32个,航天诱变种质材料34个,建成林灌草“生命的火种”——小草诺亚方舟。

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长期库,温度-18度,保存种子活力50-100年

同时,在全国布局采种田、繁种基地25万亩,制种车间33万平方米,培育乡土草种,提升生产能力。储存的小叶锦鸡儿、柠条、羊柴、花棒、沙冬青、沙拐枣等治沙植物种子近市场半数,保障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弹药”充足。

航天育种试验,诱变种质材料34个

科研当先:研究与开发并驾齐驱

2014年,蒙草承担科研项目15个,其中国家级6项、自治区级5项,建立8个科研基地,完成2项国家标准申报。如今,已承担科研项目194项,其中国家级25项、自治区级115项,编制标准近500项,申请专利722项,获批首个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成18个种业研究院。

注重基础与应用研究,推进科研产品化,打通实验室和生产线的路径。聚焦草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建成内蒙古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脚步。

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

小产品+大生态:打通研发与生产生活的通道

牧民塔娜家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草场沙化严重,自行修复成效不佳。2017年蒙草科研人员现场指导免费提供苗木,让草场复绿见青,带动牧民修复近5000亩沙地。同样的故事还上演在二连浩特、苏尼特右旗、满都拉图镇……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修复后,当地政府送来“优质工程奖”,阿巴嘎旗金地矿业生态修复项目评为“2023年优秀合作伙伴”……

苏尼特左旗牧民塔娜家草场生态治理前后对比

创新科研、细分产品,让研发落地,与生态、生产、生活相联通。既有国土绿化的大生态产品,也有在家就能用的牧场、庭院种子包。研发的走路草坪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最佳发明奖,耐踩易养,让人与草更加亲近。

系列种子生态包产品,解决生态修复、草畜产业用种需求

生命共同体:生态修复不是单纯的复绿

生态修复不是改造征服,也不是种草种树,而是形成生命共同体。打造呼和浩特小草公园、包头昆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城市休闲绿地,为建设海绵城市交出“蒙草答卷”。

2022年,呼和浩特小草公园获评内蒙古网红打卡地

把生命共同体理念融入北京世园会、荷兰世园会、上海花博会展园设计,构建的生命共同体展园获世界园艺博览会组委会最高奖项大奖。

2019年北京世园会,蒙草设计、实施、管护的内蒙古三个展区,分获组委会银奖和最高奖项(组委会大奖)

所有的种子都值得等待。下一个十年,蒙草将牢记嘱托,做好种业,聚焦三北工程、三大战役的草业科技创新,围绕乡土种源保育繁推一体化、机械装备、技术体系、优质饲草国产替代、草地农业等多个方向深耕,根植于山水林田湖草沙。(文: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