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治沙走进系统治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2023-09-27 15:22:34丨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轻风拂面、波光潋滟、芦苇摇曳……眼前的这番水草丰美景象,其实是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青土湖。

甘肃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第三大河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干流最终汇入青土湖。西汉时期,辽阔湖面达4000平方公里,明清时期亦有400平方公里;1959年,青土湖完全干涸。

青土湖变成了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流沙肆虐,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此呈合围之势。

2007年以来,甘肃民勤开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沙化土地治理、固沙造林、生态输水、荒漠植被修复等措施,治理沙化土地30.6万亩、固定流沙14.3万亩、人工造林17.1万亩、累计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3.8亿立方米、移民搬迁周边群众1.05万人等。

至2010年,干涸60多年的青土湖“重获新生”、湖面再现,面积3平方公里,此后保持稳步上升。目前,水域面积27.65平方公里,文章开篇描绘的生态美景已是常态。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位于北方防沙带。

青土湖是民勤生态综合治理的典范,也是重点风沙口治理的典范。

9月23日,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在民勤正式启动。风沙口治理和跨境沙源地治理、沙漠锁边林草带建设、绿洲生态建设是阻击战的重点,以确保沙源不扩大、不扩散。

民勤沙咀墩治沙造林属于沙漠锁边林草带建设项目。来到示范区,连绵的沙障方格一望无际、蔚为壮观。沙障方格内,2023年春季新栽种的梭梭、沙拐枣等优良沙生植物在满眼黄沙中尤为醒目,显得生机勃勃。

示范区位于腾格里沙漠西缘,依托“双重”规划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是“十四五”期间“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建设的重要内容,2022年秋冬季完成稻草沙障压设、2023年完成治沙造林5.1万亩。

在沙漠边缘建设锁边林草带,民勤绿洲东线区域内沙源扩散强度正明显减弱,林草覆盖度显著增加,沿线镇村农业生产受风沙危害程度大幅降低,国家重大项目支持生态建设的效益开始得到初步显现。

新时期,民勤治沙更加突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科学治理,防沙治沙模式更多样、智慧更丰富、成效更显著。

在泉山镇三渠柴湾,3年前种植的梭梭树已长到约1米高,淡黄色的花朵密密麻麻、缀满枝条,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甚为美丽迷人。

从收成镇到泉山镇,是民勤县蜜瓜产业路,全长21.38公里,沿线多为含有砾石的粗砂土、盐碱滩等,历来是绿洲内防沙治沙重点区域。

三渠柴湾位于产业路上。2020年,民勤在此组织实施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项目。

项目区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5公里、总面积4.32万亩,成功探索出在戈壁滩地“大穴整地积沙+人工营造混交林”、半固定沙地“辅助稻草行列式沙障+人工营造混交林”等治理模式,并试验推广流动沙丘“工程固沙+低密度造林+种草”“梭梭+毛条+沙拐枣”等多树种造林技术。

3年后,在相对平坦的戈壁滩地上,梭梭树排列整齐、一眼望不到边,极目远眺,曾经的荒滩已是绿意无限。绿洲防护林体系更加完善,区内风蚀程度得到有效控制,道路沙患危害减轻,沙源扩散明显减弱,绿洲生态安全得到维护。

目前,全县主要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其中,蜜瓜20万亩、茴香13万亩、葵花10万亩、果蔬15万亩,茴香产量占全国40%,还建设甘草、锁阳、肉苁蓉等沙生药材示范基地10万亩以上。

通过加强荒漠化综合治理,突出风沙口治理、沙漠边缘林草锁边带建设、绿洲生态安全建设等重点,民勤为新时期坚决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积累了成功经验。

为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长期以来,民勤持之以恒战风沙、守家园,已在408公里风沙线上建成300多公里防护林带,构建起“外围封育、边缘治沙、内建林网”治理体系,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3%提高到18.28%,荒漠化土地占比持续下降。

民勤防沙治沙已先后走过了“因害设防、被动治沙”“全民参与、主动治沙”“多元投入、综合治沙”的起步、探索和稳定发展阶段。如今,青土湖风沙口治理、沙咀墩沙漠边缘锁边林草带建设、三渠柴湾绿洲生态屏障建设等更科学、更系统的治沙理念和治沙模式,为民勤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探索了新路、奠定了基石。

民勤治沙迈向“和谐共生、系统治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文: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