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保护成果丰硕 我国“活态遗产”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发布时间:2023-09-18 15:46:15丨来源:中国经济网丨作者:梁木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日,“和合共生,文明互鉴”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多元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一批世界文化遗产长期备受全球关注。而在这些瑰丽的文化遗产之外,还有一批同样跨越古今,传承着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的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先德认为,农业文化遗产与传统认知的文化遗产的最大区别在于“活态性”,即农业文化遗产环境中,还有人持续生活,并从事大量的农业生产。

挖掘保护成果丰硕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规模宏大、景观壮丽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是当地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2013年6月,哈尼梯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早在2010年6月,哈尼梯田就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2012年,农业部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2014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2022年《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场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一路走来,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今年5月2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主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授牌仪式举行,我国有4项遗产获得授牌,至此我国已有19个传统农业系统被FAO认定为GIAHS,总数量居世界之首。在国内,农业农村部今年5月29日公布了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七批累计已认定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价值突出生态功能是核心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农耕文化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其中往往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面积大、地势陡、级数多、海拔高的哈尼梯田是集江河、村寨、梯田、森林于一体的良性原始生态农业循环系统,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则是水稻与鱼“互利互惠”,维持系统自身循环,保障生态平衡的代表。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样有着超千年历史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当地人民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件,智慧开创的“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农业系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认为,农遗的形成,通常都是当地人为适应生态地理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往往受到气候多变、地形复杂等自然条件约束,只能选择去适应环境,动用更多智慧且考虑长远发展,从而形成了天然具有生态绿色可持续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功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功能之一。根据FAO规定,入选GIAHS需符合五项基本标准:一是保障食物和生计安全,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功能性,三是具有特有的农业知识体系和适应性技术,四是具有独特的农业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组织,五是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土地及水资源管理体系。

闵庆文表示,从现实存在来看,很多农业文化遗产地都位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甚至就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地或与自然保护地有重叠,例如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还是国家湿地公园,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还是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还是国家地质公园,而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就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之中……

研究证明,以活态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病虫害防治等生态功能与价值十分突出。

经济效益显著乡村振兴“生力军”

农业文化遗产因其蕴含历史、民族、文化、生态、经济、科技等多方面价值,对促进农文旅融合、产业价值链升级、生态涵养、品牌影响力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农民增收等有着特殊功能和作用。

2022年7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青田县召开。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明在会上表示,GIAHS带来的农产品品牌增值在10%—30%左右,GIAHS保护与利用对当地居民的直接收入贡献率接近40%,GIAHS保护与利用吸引了一批人返乡就业,通过GIAHS认定增强了当地农民的自豪感。

福建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大省”,现有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尤溪联合梯田、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3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松溪竹蔗栽培系统、武夷岩茶文化系统等共计7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打造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安溪县依靠“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从“国定贫困县”蜕变为“全国百强县”,创造了茶园总面积、茶叶年产量、茶业总产值、茶业受益人口、茶业从业人员和茶叶产业化程度等多项产茶县中国第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业成为安溪县的支柱产业。围绕铁观音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不断拓展产业链,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遗产地农民人均收入的72.6%来源于茶产业。

2023年,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1432.44亿元,品牌强度907,再次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第1位;同时,福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从2010年的16.85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161.71亿元,福鼎白茶品牌价值从2017年的35.53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60.7亿元。2022年,福州茉莉花茶产量约1.79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约70亿元;福鼎全市茶产业综合产值138.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有效带动38万涉茶人员增收,全市茶农人均年收入从15年前不足1000元增长到目前的1.5万元。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对粟和黍的栽培有8000多年的历史。如今敖汉建起了全国县级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敖汉小米成为知名品牌与主导产业。2020年,以敖汉小米为代表的旱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减贫模式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塘中养鱼、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随着桑蚕产业基地转移,当地深入挖掘桑基鱼塘生态与文化价值,推出研学游课程,成为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科普教育基地、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

我国最新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以食用菌为主的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菌物资源的生态宝库和香菇育种重要区域。目前,“庆元香菇”品牌价值达49.26亿元。2022年,庆元食用菌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5亿元,带动相关就业7万多人。

生态功能显著,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穿越古今,赓续着农耕文明的勤劳与智慧,传递着绿色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