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草原的“红细胞”

发布时间:2023-09-15 09:42:39丨来源:青海日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秋日的阿尼玛卿雪山下,牧民在美景的簇拥中悠然地延续着游牧生活。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大自然的美与生活的幸福,在这里相交相融,诉说着基础社会治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下大武乡,这个曾经草场纠纷、邻里矛盾、婚姻纠纷普遍的牧业乡,因为一群佩戴红袖章,来自牧民群众中的义警,在基础社会治理中总能第一时间发现矛盾苗头,并在调解中准确追寻问题根源,让基层由“病”转“康”,被当地派出所所长仁青形象地比喻为:草原上的“红细胞”。

玛沁县以义警为主体的马背宣传队(摄影:本报记者 李兴发)

“说了你可能不信,自从在牧民中选任了‘义警’,别说矛盾刚露头就被化解了,就连偷牛盗马现象也在一夜之间都消失了。”带着对仁青所长这番话的好奇,9月5日,记者走进了下大武乡。

正值开学,年扎村义警三白东智,总会路过送孩子去上学的牧户家,“顺道看看他们家里的门窗,还有水电有没有啥问题。也会注意有没有人趁他们家没人,在院子周边乱放东西。”从小生活在村里,三白东智对全村的人际关系知根知底。他明白,邻里间很多矛盾都是由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

义警胜利今年56岁,已近花甲之年的他,依旧能够熟练地驾驶摩托行驶在山梁峡谷之间。历经岁月的他清楚地知道村里每户人家的草场范围,也明白时值9月已接近牧民转场,草场纠纷和矛盾易发;更清楚此时正值牦牛出栏的时节,“村里有很多从外面过来的女婿和嫁过来的姑娘,长辈们去世没能交代清楚草场范围,因草场惹出的事不少,我去说清楚矛盾就化解了。”胜利最大的心愿就是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人们能和睦相处。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果洛州玛沁县结合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模式,发挥群众的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结合专长特点及意愿,把牧民再组织化,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两年多来,玛沁县两镇六乡已选拔任用义警368名,他们积极参与治安联防、调处矛盾、村情传递等基层社会治理事务,已经成为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一线的新生力量。

“不信?我这有组数字很有说服力!”下大武乡派出所所长仁青拿出的统计显示,一个人口只有1700多的乡镇,2020年刑事和治安案件达8起,矛盾纠纷20起。截至今年8月,刑事和治安案件各1起,矛盾纠纷只有3起。对可能引发刑事和治安案件的行为和线索及时上报,矛盾纠纷甚至民警还没到就已经被平息,案件和纠纷数量直线下降,与义警参与基础社会治理密不可分。据统计,玛沁县从2021年发展义警以来,义警参与走访牧户1200余户,法治、生态保护等宣传活动80余次,自发参与社会各类救援几十余起,可以说哪里有事哪里就能看到义警的身影。

构建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开始逐步完善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所发挥的力量远不止这些。

2022年底,牧民更代就分户口、孩子上学、社会养老等问题,询问前来进行法制宣传的义警,能解答的现场解答,办不了的事情联系民警赶赴现场办公,基层社会治理带着社会公共服务,一根固本强基的根须从办公室延伸,在牧户的帐篷里扎下了根。据统计,当年由义警直接收集到的有关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建议就达到5条,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执政能力。

同样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义警也在悄悄地发挥着力量。入股合作社让牧民通过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但部分牧民觉得入股就是白送,顾虑重重。此时从群众中走出来的义警,俨然在牧民眼中就成了主心骨,“找他们拿主意的人不在少数。”仁青称,有义警通过他找相关人员详细了解政策的,也听到过义警们对牧民们的直接回复:“今天这么好的日子谁给的?党和政府还能骗你的几头牛?怕没有!”

茫茫草原,一群想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好的人,想让身边的人和事一切都吉祥如意的人,自愿地佩戴起了印有“义警”字样的红袖章,尽其所能维护着草原的和谐与稳定,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也从海拔的高度迈起,阔步更高的维度。(文:李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