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现代化农业守粮仓创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6-01 13:55:00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持续提升农业质效,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创新探索致富新路。在全面压实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统筹推进粮食产业和经济作物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5月中旬以来,科尔沁区余粮堡镇的大田播种已接近尾声。与往年不同,今年余粮堡镇全覆盖推进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守稳粮食安全。

春播第一水对于大田种植至关重要,这两天,刚刚在大地里撒下种子的尹国富正忙着给大田浇头遍水。说是很忙,但尹国富的感受却是相对轻松。原来,今年余粮堡镇东高营子村整村推进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浇地全都是直接滴灌进土,不排队,不熬宿,30亩地眼瞅着就浇完了。尹国富介绍说:“高标准农田浇地的好处就是在家一待,3个小时或5个小时来一趟就行,不用像原来总得人来看着。”

尹国富这个春天的“闲庭信步”得益于余粮堡镇大力度推进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今年,科尔沁区高标准农田项目任务总共20万亩,其中11.7万亩都落在了余粮堡镇。这一规模体量意味着余粮堡全镇耕地将实现高标准改造全覆盖。

好事情,更要办成让老百姓满意的事情,面对任务重、时间紧的实际情况,余粮堡镇科学调度,党员干部全员上阵,包标段、督进度、盯质量、连轴转,从2月份刚开始解冻埋下第一根管线到4月初所有工程全部完工,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镇、企、农多方齐心协力下,余粮堡镇全域耕地实现了浅埋滴灌全覆盖。“原来每年浇一亩地需要一个多小时,今年浇30亩地一般24个小时就结束了”,尹国富说。

“水肥一体化,通过水把肥打到地里,好处太多了,亩增产200斤左右,省肥、省水、农药也省。”余粮堡镇东高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朱林介绍说。

高标准农田项目主要包括地下管线、地上管线、泵站机房、数控配套几大部分,其中地面管线部分是与下种作业同步完成。这两天,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一台台集成了撒种、下管、覆土功能的精量播种机在平畴沃土上往来穿梭,几个小时就可以播种上百亩地,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将黑土耕织成良田。

余粮堡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陈志峰介绍说:“我们每亩增加收入200元,涉及余粮堡镇3万人,人均收入增加达到800元。”

据了解,今年余粮堡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共新打机电井851眼,新架设高压线路30789米,低压线路242221米,增置变压器112台,埋设地下管网1183834米。此外,通过平整土地、沟坎整治等工程作业,余粮堡镇还重新复垦了百余亩的土地,真正让项目推进成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实践印证和生动写照。

在科尔沁区庆和镇,时下正是辣椒移栽好时节,一袋袋绿油油的辣椒苗被送到田地间,一株株刚入土的新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奏响春耕“椒”响曲。

在庆和镇北发村村民赖宏伟家的辣椒基地,为抢抓时令,他正组织当地五六名村民帮忙移栽辣椒苗,大家分工有序、动作麻利,采苗、运苗、栽苗……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一批大规模的种苗移栽工作,一派农耕繁忙的景象。赖宏伟介绍说:“最开始才种10亩左右,那时候都不敢种,现在有经验了,种个一百多亩地。”

赖宏伟是庆和镇北发村小有名气的辣椒种植户,他的一手好技术能培育出质量极高的辣椒。在赖宏伟的带动下,北发村的村民纷纷加入其中。但是以往种植辣椒,村民们要去200公里以外的其他乡镇去购买辣椒苗,苗的质量还很不稳定,赖宏伟为此也犯过不少愁。

“要是能自己育苗那就再稳妥不过了”,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村党支部书记张宏波,张书记对这个提议举双手赞成,经过村上的集体努力,赖宏伟和村民们在本村找到了一块闲置土地,建设了17个育苗大棚,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温室辣椒育苗工作。张宏波说:“我们村今年栽红干椒和鲜椒是3000多亩,也不用老百姓去外地买苗了。给村民带来一些便利,老百姓收益也挺好的,村上有也有一定的收益。

2023年,庆和镇仅北发村全村辣椒种植面积就达2000余亩。此外,太平河村、火犁村等村均为农户提供了土地出租培育椒苗服务,举全镇之力鼓励农户发展辣椒种植,推动庆和辣椒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庆和镇人民政府镇长常亮说:“近年来,庆和镇大力发展露地蔬菜,带动全镇的设施农业发展,全镇目前辣椒的播种面积大约在2.5万亩,每年能达到6万亩左右,通过露地蔬菜这个产业链,使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科尔沁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科学谋划实施农业产业项目,走出一条符合科尔沁区实际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子,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文:郭佳美 佟秋 张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