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76年,草原“红城”迎巨变

发布时间:2023-05-09 09:50:00丨来源:新华网丨作者:谭艳丽、魏婧宇、王靖丨责任编辑:

5月1日,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

76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成立。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腹地。

76年来,作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首创之地、实践之地、成功之地,乌兰浩特市把红色基因烙印在每一步发展的进程里,顺应时势、稳步前行,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巨变。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摄影:毕力格)

城市之变·从破旧小镇到区域中心城市

从破旧平房到高楼林立,从狭窄小巷到宽阔大道,从小城镇蜕变为区域中心城市,一代代“红城”各族儿女用智慧和汗水建设这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乌兰浩特交通路网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在兴安盟发展布局上具有核心地位。乌兰浩特市将从更大的视角出发,秉承‘民生城建’理念,坚持补短板、提品质、精管理,致力建设区域现代生态城。”乌兰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关峰介绍。

在“民生城建”理念下,乌兰浩特市聚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精心实施民生实事,妥善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仅2022年,就打通断头路、瓶颈路25条,改造摸黑路17条,治理裸露地33万平方米,征拆街角遗留房屋16处,城市更加整洁通透。同时高标准改造老旧小区74个、62万平方米,高品质建设回迁安置楼25栋、18万平方米,1万户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红色物业模式让167个无物业小区向“多元治理”转变,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乌兰浩特市夜景(乌兰浩特市委宣传部供图)

城市更宜居,乡村更美丽。在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平坦整洁的村路四通八达,宽敞舒适的庭院干净美观。环境的改变源于乌兰浩特市在义勒力特嘎查实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乡村建设工程,由城市的环卫公司统筹负责村庄保洁清扫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乌兰浩特市持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让原本的破旧村庄旧貌换新颜,原来只能“将就”的户厕变得“讲究”,村部广场上的健身器材坏了就有工人维修,门前的垃圾定时有人清理,一个个精致的小村庄变得干净整洁、舒适宜居,乌兰浩特市也摘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荣誉。

口袋公园装满民生“大幸福”(乌兰浩特市委宣传部供图)

城市建设带来一系列集聚效应,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强,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数据显示,2022年,乌兰浩特市旅游总人数达305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总收入达28亿元。

经济之变·从百废待兴到高质量发展

工业水平主导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面貌。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伊始,乌兰浩特市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仅有几家手工业作坊;1958年,国营企业增加到十几家,集体企业达到22家。1980年后,乌兰浩特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内引外联,扩大经济技术协作,工业企业全面实行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相继创办了卷烟厂、面粉厂、啤酒厂等二十几家工厂。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始终坚持推动工业发展,赋能实体经济,在存量挖潜上下足功夫,全力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总量稳步增长。

蒙牛乳业(乌兰浩特)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乌兰浩特市委宣传部供图)

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兴安盟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2014年重组以来,累计投资近50亿元,加快企业低碳转型进程,建成了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干式超净+”超低排放环保改造和中水利用项目,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对铁路专用线进行提标改造,每年减少约16.26万辆重型货车的汽车尾气排放;对所有高能耗设备进行淘汰,对烟气、粉尘、颗粒物等进行专业化的环保标准治理……一系列的实招落地,乌钢的环保、设备、工艺得到全面升级改造,彻底甩掉“傻大黑粗”的旧形象,走上了“乌钢变绿”的新路子。

乌钢只是乌兰浩特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代表。近年来,乌兰浩特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努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培育了森辉印务、白医制药、奥特奇蒙药等多家知名度较高的工业企业,同时扶持科沁万佳酱菜、顺源农机、红城乳业、草原三河大米等本土企业日益壮大。

乌兰浩特市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环保设备(乌兰浩特市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一季度,乌兰浩特市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1.9亿元,同比增长14.3%。

76年过去了,乌兰浩特市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突破。三合水稻刷新全区水稻单产新纪录,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牲畜存栏实现“四连稳”;烟厂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8.2亿元;市场主体增至4.3万户,“十三五”以来外贸进出口额实现约5.5亿元;积极探索“新能源+”发展模式,在全区率先实现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

生态之变·从脆弱不堪到水清岸绿

洮儿河、归流河川流不息,横亘乌兰浩特,于南部汇集,形成了以河流、滩涂、草地和森林为主要特征的两河湿地景观,依山傍水,岸线曲折,隐映在山色绿树中。

回首20世纪,受干旱少雨、鼠虫等自然灾害影响,加之超载放牧、乱开滥采等人为破坏,乌兰浩特市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为守好乌兰浩特市的“母亲河”,乌兰浩特市严格执行“河长制”。由于历年来缺乏有效的河道治理,洮儿河流域两岸植被匮乏,水土流失严重,污染问题迫在眉睫,2014年乌兰浩特市启动实施洮儿河生态休闲公园项目,种植树木、治理河道、改善生态……如今,漫步在洮儿河生态休闲公园,风拂嫩柳,绿草如茵。

美丽的洮儿河穿城而过(乌兰浩特市委宣传部供图)

2014年,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了乌兰浩特市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得到保护后的湿地公园,自然环境持续向好,植被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普通秋沙鸭的数量由几十只增加至百余只,赤麻鸭、绿头鸭栖息族群从百余只增加到近千只,鸳鸯、白琵鹭、小天鹅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也十分常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白尾海雕今年再次重返湿地。有3种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7个群系组和11个群系,有植物41科96属141种。监测记录到野生鸟类18目41科124种,其他动物有6目11科20种。

不仅如此,2022年,乌兰浩特市开工建设了洮儿河湿地生态治理及保护利用项目。依托公园优越生态、优美景观的天然优势,整合湿地森林、两河汇流、南屏险峻、水乡风情等优质资源,以亲子、研学、微度假、生态休闲、文化休闲与节事休闲体验为导向,建设了深林鹿苑、迷雾森林、听涛秘境、轰趴部落等21个景点业态。

绿色是乌兰浩特的底色,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乌兰浩特市一直在努力。

位于乌兰哈达镇高根营子嘎查的神骏湾生态体验区,曾是300亩废弃砂坑,2019年,乌兰浩特市积极协调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厅局帮扶资源,投入启动资金550万元,对废弃砂坑及周边生态进行修复改造。项目建成后,高根营子嘎查爆火,每年夏季,这里都成为周边游客的避暑胜地,阳光沙滩、儿童乐园、休闲栈道都让人流连忘返。这一转变有效拓宽了村内百姓和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神骏湾生态体验区(乌兰浩特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乌兰浩特市正以它独特的形式展现着现代城市之美:全市森林覆盖率从1980年的4.8%到如今的34.1%,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7%以上,洮儿河公园获评“内蒙古最美公园”;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生态修复焕发新生机,成为网红旅游地;红色马镇葛根庙、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为游客增加了新的打卡点……一个个由生态修复转变的景区景点串珠成链,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质,获得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自治区森林城市等称号。

洮儿河水奔腾不息,新时代的乌兰浩特阔步前行、行稳致远,一个生机勃勃、繁荣发展的城市正屹立于祖国的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