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作家扎拉嘎胡于3月3日因病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93岁。这位蒙古族作家为内蒙古文学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和心血,被誉为“卓越的草原歌者”。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蒙古族作家、文艺评论家和文学活动家,扎拉嘎胡的代表作有《红路》《春到草原》《小白马的故事》《悬崖上的爱情》《嘎达梅林传奇》《黄金家族的毁灭》《三十年的爱与恨》《遥远的草原》等。
扎拉嘎胡于1930年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是内蒙古日报社记者、编辑,历任《草原》杂志主编,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内蒙古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1952年,扎拉嘎胡在《内蒙古日报》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一朵小红花》。此后数十年,孜孜不倦地躬耕于内蒙古文学这片沃野之中,创作了一大批极富民族特色和艺术个性的作品,获奖无数。部分作品曾被译成哈萨克文、英文、斯拉夫文、罗马尼亚文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发行。
扎拉嘎胡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朴实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植根于草原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散发着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其长篇力作《红路》《草原雾》《嘎达梅林传奇》等在内蒙古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扎拉嘎胡在创作中
在扎拉嘎胡的文学创作生涯中,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是他耗费精力最多的地方,无论是创作初期的《一朵红花》《小白马的故事》《春到草原》《红路》等小说,还是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的《嘎达梅林传奇》《遥远的草原》《空谷悲鸣》《草原雾》《黄金家族的毁灭》等作品,都贯穿着一条人与社会和谐的创作主线。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扎拉嘎胡到包钢深入生活,同钢铁工人“一同吃住,一同劳动”,完成了长篇小说《草原雾》(后改名为《草原的早晨》)。该作品通过对第一代钢铁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阶级艺术形象的塑造,首次把内蒙古各族人民在钢铁工业建设中的风貌引入文学画廊。
在内蒙古大地,嘎达梅林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但真正全面、客观、真实地展现在广袤北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刻,还是扎拉嘎胡长篇传记小说《嘎达梅林传奇》出版之后。
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嘎达梅林传奇》,一经出版便受到读者欢迎,也得到评论家关注,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奖。该作品取材于流传在科尔沁草原上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传奇故事,全景式地描写了嘎达梅林起义,是反抗蒙古王爷和反动军阀、争取民族利益的壮丽史诗性力作。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内蒙古自治区小说史》中对扎拉嘎胡的作品如是评述——从扎拉嘎胡笔下描绘的扎兰屯的林荫、雅鲁河的流水、塔林浩特的钢城、乌兰塔拉的马群、牧马人的高歌、草原起伏的声响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内蒙古人民的豪情与自信,理想与愿望,忧郁与泪水,幸福与欢笑。从他展示的 1920 年代末嘎达梅林掀起的轰轰烈烈的起义浪潮到达那巴拉、金香为追求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反抗,从抗日烽火、解放战争到牧区的民主改革,从千里草原的互助合作道路到自治区沸腾的工业建设,我们可以完整地了解到生活在祖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人民前进的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