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2-11-14 14:15:00丨来源:人民政协报丨作者:刘彤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11月11日,全国政协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围绕“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再次强调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性,也为未来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发展指明方向。

11月11日,全国政协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邀请相关领域的委员、专家学者和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同志在北京主会场,宁夏、山东分会场以及视频连线点,围绕“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

该议题是今年全国政协十个重点协商议题之一。为开好本次会议,去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队赴宁夏开展专题调研;今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率队赴河南、山东开展专题调研;7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率民盟中央调研组赴宁夏开展专题调研,对陕西开展视频调研;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山西五省区政协开展协同调研。会前,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开通“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题议政群,截至11月10日下午,共有30个界别的104位委员发言,提出意见建议360多条。全面深入的调研,细致认真的筹备,线上线下的深入互动,为本次会议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挖掘时代价值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黄河九曲十八弯,孕育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站在河南省兰考县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观景点,河南省政协委员、开封市政协主席曹忠良通过视频连线说道:“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要充分展示党领导人民开展黄河治理的伟大成就,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曹忠良所在的位置,正是当年焦裕禄同志为治理“三害”观风口、探流沙、察水势的地方。历史上,黄河治理是困扰中华民族的重大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黄河,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如今的黄河两岸正在美起来、靓起来,风景如画。“建议打造人民治黄主题展示区、筹建国家级治黄纪念馆,对党领导人民开展黄河治理的辉煌成就进行系统梳理,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库。借助数字化技术、场景复原和沉浸式体验等形式,生动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黄河治理史诗,彰显人民治黄伟力。”曹忠良说。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形势下系统梳理黄河文化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加强黄河文化对外传播,有助于国际社会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看来,目前对黄河文化全面性、系统性研究尚需加强,还缺少“黄河故事”的国际表达。他建议,加快构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内容体系,努力提升展陈能力,不断创新AR、VR、元宇宙等现代传播方式,多方位展示推广黄河文化。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通过实施重大工程,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祁述裕认为,要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尽快明确重大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具体内涵、标准和数量,以此作为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完善工作机制 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具有世界重要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负有文化建设、文物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多重使命。委员们表示,既要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也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儒林在介绍调研相关情况时表示,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认识不统一等情况。调研组建议,要合理确定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边界范围和空间布局。由中央确定原则,由各省负总责,明确本行政区域内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具体边界范围和空间布局,再报中央汇总后统筹。要根据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目的和初衷,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科学合理确定。

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注意到,随着“先考古、后出让”考古前置土地使用模式的全面推广,沿黄省份基本建设工程中的考古任务呈井喷式增长,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还存在矛盾。他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在全面落实考古工作前置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基建考古取费性质,足额保障考古经费,取消考古招投标制度;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出台野外津贴制度,改善一线考古人员待遇,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

结合调研实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副主任王震中在发言中表示,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要注意生态保护,不搞用水泥建起来的假文物。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对著名古建、文物等做定期修缮,改变一些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之后“一锁了之”的做法,让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活起来”。

推动文旅融合 创新示范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宁夏区委会主委、宁夏师范学院院长马宗保认为,以理念领先、技术领先、模式领先为标准打造新型智慧公园应成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个着力点。他建议,把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顶层设计,在相关规划中引入“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理念,重点以元宇宙区块链技术、元宇宙入口、虚拟现实等为基础,增强实体公园与虚拟公园融合交互,积极探索数字文化发展新模式。

“位于黄河上游的河曲地区拥有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有明显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州佛教协会会长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长期关注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他提出深入挖掘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建设黄河河曲文化博物馆聚落群等建议,并表示可以通过建立川、甘、青三省结合部区域文体旅发展联盟,强化三地旅游协作机制,立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效益发挥,共建黄河河曲文化旅游经济圈。

甘肃省政协委员、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维君建议,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拓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运营服务链条,并向社会资本开放,使其可通过参与文创产品综合研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授权经营、标准研究与模式推广等途径获得长期投资回报。加大社会资本的投资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促进上下游产业延伸和融合。

“立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需用全局视野推动文旅融合跨区域创新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建议,要实施黄河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构建跨区域资源分级分类活化利用科学基础。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建设,创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做好公园内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洪减灾工作,是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光谦认为,要扎实落实党的二十大强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方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思想,全面做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运行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他还建议,要充分考虑防洪减灾问题,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为流域保护与开发、河流治理与防洪减灾的典范。

与会的部委有关负责同志对大家的建议一一作出回应。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还围绕黄河流域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体系设计进展情况、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等问题深入探讨。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与会人员的共识是,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千秋大计,既要有紧迫感,也要有久久为功的长远打算。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二十大对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部署,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高度认识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意义,在实现高质量建设发展中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