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乌兰牧骑成了农牧民的挚友

发布时间:2022-10-10 10:25:02丨来源:人民日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草原边、河流畔,留下了演出车的辙印;农家院、蒙古包,回响着悠扬的音符、跳动着曼妙的舞姿。

“乌兰牧骑又来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毛布拉格村,农牧民一声吆喝,男女老少便纷纷聚拢来。“他们过来,就好像亲戚回到家,我们十分开心、热烈欢迎!”

歌曲、舞蹈、宣讲……精彩的内容赢得村民们的阵阵喝彩。

“我们在沙漠草原上辗转跋涉,蓝天为幕布,大地为舞台,年均下基层140余场次。”乌审旗乌兰牧骑队长苏雅拉达来感慨地说:“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是舞台;哪里有需要,就把演出送到哪里。”

乌审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60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乌兰牧骑之一。苏雅拉达来是第十三任队长。“60多年来,乌审旗乌兰牧骑共演出7000余场,观众100多万人次,陪伴了无数草原儿女的成长。”苏雅拉达来说,“长期以来,队员们口口相传、默默传承着这样的信条:始终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守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理想。”

草原边、河流畔,留下了演出车的辙印;农家院、蒙古包,回响着悠扬的音符、跳动着曼妙的舞姿。乌兰牧骑成了农牧民的挚友,把文化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各族群众心里。

近些年,面对老百姓多种多样的需求,乌兰牧骑都想办法尽力满足,做出对味的“文化大餐”。为了改变传统歌舞为主的演出形式,队伍认真摸索、细心探索,终于将观众喜闻乐见的小戏小品搬上了舞台。那些能歌善舞、能拉会弹的队员也扮演起了各具特色的戏剧人物。《草原·不落的歌》用歌舞演绎故事,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受到观众欢迎。

“一专多能,是服务基层的文艺队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我们加大队员和队伍的素质提升力度,走出了一条‘演出+服务+发展’的路子。”苏雅拉达来说,“在加大惠民演出力度的同时,我们常态化开展文艺辅导、为农牧民直播带货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振兴。”

“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乌兰牧骑努力做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的‘宣传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示范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服务队’、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文艺队’。”苏雅拉达来说。

这些年,扎根草原大地的乌审旗乌兰牧骑先后获得了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等荣誉,今年8月还被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乌兰牧骑经常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我们十分珍惜这声呼唤。这是我们不忘初心、勇于创新、实干笃行的最好见证,也激励我们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各族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苏雅拉达来说,“每当看到农牧民的笑脸、听到他们的喝彩和掌声,就让我们感到什么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乌审旗乌兰牧骑队员始终难以忘记2018年6月29日这天,“当队伍在乌审旗嘎鲁图镇斯布扣嘎查为牧民演出的时候,古稀老人乌云陶格斯将自己一针一线绣好的乌兰牧骑队旗赠给我们。面对如此温暖珍贵的礼物,大家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不由自主地双膝跪下接过老额吉沉甸甸的心意。”回到单位,苏雅拉达来将这面队旗精心装裱,挂在办公室走廊的显眼处,激励队员们。“后来额吉知道了,为了方便我们下乡演出携带,又为我们绣了一面队旗。到现在,这面旗子跟着队员们走遍了乌审大地。”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苏雅拉达来说:“乌审旗乌兰牧骑这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正不断把心和老百姓的心贴得更近、更紧。”

(文:人民日报记者郑海鸥,原标题: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乌兰牧骑队长苏雅拉达来:当好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