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三头牛生活不用愁” 科左后旗做强牛产业“犇”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2-09-01 11:14:29丨来源: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科左后旗肉牛产业发展迎来“又一春”。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紧抓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举全旗之力坚定不移走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之路,绘就了一幅“牛”气冲天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2021年7月,科左后旗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明确“加快发展集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打造全国肉牛产业强旗”的产业发展目标,再次吹响全旗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号角。

2021年10月,《科左后旗牛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科左后旗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专项文件相继出台;

2022年6月,全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肉牛产业现场观摩会、经济运行分析会召开……

伴随而来的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2021牧业年度,全旗牛存栏92.53万头,养牛户5.8万户,占农牧户的72%。通过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做优品质、做响品牌,科左后旗肉牛产业发展迎来“又一春”,再度“牛”了起来。

政策支撑 建设肉牛养殖新模式

清晨5点,天朗气清,巴胡塔苏木百兴吐嘎查养殖示范户水泉已经像往常一样,在牛圈里忙活起来。“政策越来越好,村里95%的农户都养牛,技术、销路、防疫都不用操心,育牛犊、盖牛圈、建粪池还都有补贴。”水泉说得兴奋,底气十足。而这底气来源于科左后旗一项项灵活的产业扶持政策。

近年来,科左后旗把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养殖作为转变肉牛产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综合效益的关键举措,按照规模发展区、产能拓展区、综合产业园区进行布局,推动肉牛养殖扩群增量,建设了“由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小区组成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基地”的肉牛养殖新模式。全旗现有家庭牧场493家,养牛专业示范合作社83个,人畜分离养殖小区52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0个,大型养殖企业2家。19个苏木镇中有10个养殖规模超5万头,262个行政村中有44个养殖规模超5000头。

科左后旗建设的人畜分离养殖小区

“过去家里养牛,都是房前屋后养,粗放式管理。现在村里统一规划土地,建集中养殖小区,采取种养循环新模式,不仅环境好了,规模也越来越大。”望着牛舍里膘肥体壮的230 多头黄牛,水泉高兴地说。

扩群增量、提升质量,补齐育肥短板是关键。针对规模育肥牛少、架子牛流失、效益外溢等问题,科左后旗积极推行“户繁、企育、龙头带动”产业模式,通过政策补贴、稳定销路等方式,引导农牧民和企业发展规模育肥。全旗现有专业育肥大型养殖基地5个,先后有9个嘎查村实施整村推进规模育肥项目,使用直线育肥技术养殖户占比达40%。

同时,依托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优势,科左后旗充分挖掘50万头基础母牛挤奶潜力,通过自治区奶业振兴项目,为挤奶户发放每吨30元的饲草料收储补贴;旗级整合资金,为奶制品作坊的送奶户发放每斤奶0.5元的饲草料补贴,大力扶持奶制品作坊发展,全旗现有传统奶制品作坊257家,年加工牛奶4000余吨,实现了最大程度向资源要效益。

买牛有贷款,养牛有保险、繁殖有技术、出栏有销路。在伊胡塔黄牛交易市场,科左后旗地域广阔,饲草资源丰富、黄牛品种优良的优势得以充分彰显,众多来自黑龙江、辽宁、山东、上海、广东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与农牧户进行交易。“黄牛之乡”品牌越擦越亮,内蒙古大地上的“牛群”也越来越庞大。

党建引领 助推牛产业发展提速

科左后旗素有“黄牛之乡”美誉,黄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说到底,得有人去想、去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此,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伊和塔拉嘎查村党支部深有感触。

“这是我们村的养牛合作社,也是我们村的‘活牛超市’。”伴着阵阵哞哞声,伊和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杨光自豪地说。

为了提升肉牛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伊和塔拉嘎查充分发挥党组织先锋堡垒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片”的模式,组建伊和塔拉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民”模式,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搭建“双赢平台”,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目前,全嘎查172户农户全部以土地、资金入股,合作社年收益达45万元,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

杨光在察看牛的长势

杨光告诉记者,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从章程、民主管理、股金管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充分盘活嘎查现有资源,形成养、种、产、销立体循环经济,更好地普惠全体村民,实现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市场优势、生产优势的双向融合。“下一步,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还要把养牛与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以牛文化为主题的‘农耕部落’旅游景点,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多元发展的新路。”

随着科左后旗黄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黄牛交易行业日益火爆,由此滋生了一个新兴的行业:“牛经纪人”。他们用抖音、快手将科尔沁黄牛卖到祖国大江南北。为了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科左后旗将党组织延伸至黄牛交易行业,成立了全旗首个牛经纪人行业党支部,并设立党群服务中心。目前,依托伊胡塔牛市发展黄牛产业的本地牛经纪人有465人,通过成立党支部,进一步强化了黄牛交易领域党的领导,规范管理了牛市场交易现状。

项目拉动 一头牛“牵”出一条产业链

走进内蒙古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新牛奶(肉)牛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基地,一排排现代化钢结构牛舍排列整齐,膘肥体壮的奶牛悠然自得,它们佩戴专属“身份证”,吃着营养师精心调配的“营养餐”,还有电风扇帮忙解暑降温。 据悉,新牛奶(肉)牛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涉及奶肉牛养殖、繁育、乳品深加工、屠宰、牛副产品深加工等。目前,已进口优质奶牛10200头,预计年产鲜奶12.24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5.3亿元,上缴税金23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

内蒙古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奶(肉)牛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基地

为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科左后旗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加快打造集改良防疫、饲草种植、扩繁育肥、屠宰分割、牛肉精深加工、奶制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于一体的百亿级肉牛全产业链。新牛一期年5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年内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

随着黄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科左后旗通过定向招商、补链招商,大力培育以皮、毛、骨、血、内脏等副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企业,生产高科技生物医药制品、保健产品,向医药、食品、服装产业延伸拓展,立足打造民族品牌。这些深加工企业全年可消耗200万头牛的鲜骨近4万吨,动物脂肪2万吨,牛血液2万吨,牛筋腱1万吨,实现提高牛副产品原材料40%的价值,大力带动牧民养殖业发展,增加牧民的养殖收入。

如今,科左后旗“饲料作物种植—新品种培育研发—肉牛繁育—养殖—饲料加工—防疫体系—市场销售—屠宰加工—消费市场”的全产业链条建设全面完善,以黄牛产业为主体的低碳循环高效生态经济体系正逐步形成,为企业发展、百姓致富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公司正在申请2.5亿元的奶业振兴专项项目,用于支持新牛第七牧场建设,预计年底奶牛存栏将达到2万头。以后,在科左后旗养牛,会越来越牛了。”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铎坚信不疑。

多元保障 为牛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去年,我卖了11头牛,平均卖价4.5万元,每头牛比其他养殖户多卖了2万多元。”看着自家的精品牛,甘旗卡镇准协日勒台嘎查的养牛能人布和白乙十分自豪。

近年来,科左后旗坚持西门塔尔牛改良方向不动摇,坚持牛冷配方式不松动,加快肉牛新品种培育,提升肉牛个体质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2021年起开展良种母牛系谱登记试点工作,建立良种母牛电子档案。牧民布和白乙饲养的高品质西门塔尔繁育母牛体重最高达2300斤,价格最高可达20万元每头。

良种培育,只是精细服务、强化保障的第一步。为推进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科左后旗一直在探索,妙笔不断、精彩纷呈。

强化饲草保障。坚持“为养而种,为牧而农”,依托粮改饲、高标准饲草料种植基地建设等项目,积极引导农牧户扩大全株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2022年种植青贮玉米200万亩,预计收储饲草料80亿公斤以上。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基层改良和防疫队伍建设,健全旗镇村三级服务体系,提升肉牛改良和防疫能力,黄牛冷配率和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均实现 100%。

完善金融服务。引进中国银行、内蒙古银行等驻旗设立网点,积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2021年驻旗各金融机构共投放养牛贷款25.76亿元,2022年1—5月份投放养牛贷款13.3亿元,目前贷款余额30.4亿元。

科左后旗草原上的西门塔尔牛群

“家有三头牛,生活不用愁。” 如今,靠牛产业增收致富早已成为科左后旗农牧民的共识。“下一步,我们将千方百计把规模做大、把品牌做强,切实增强产业吸附能力和地区拴心留人吸引力。力争到2026年,肉牛屠宰加工量达到30万头,深加工产值达到百亿元。”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科左后旗政府副旗长佟国彪信心满满。

(文:温都苏巴图、胡丽莉李桂荣,供图:科左后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