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尔沁草原深处,藏着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巴音居日合乌拉祭”

发布时间:2022-08-31 18:12:10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王金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是信仰,也是风景;是历史,也是传承;是一座山,也是一首歌;是草原大地厚重的文化,也是草原儿女美好新生活的愿景……

【视频】在科尔沁草原深处,藏着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巴音居日合乌拉祭”

是信仰,也是风景;是历史,也是传承;是一座山,也是一首歌;是草原大地厚重的文化,也是草原儿女美好新生活的愿景……

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的巴音居日合乌拉

在广袤无垠的科尔沁草原上,奔腾不息的归流河与洮儿河之间,有一座巍峨耸立的巴音居日合乌拉(蒙古语,即“富饶的中心之山”)。

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是从那首悠扬深情的科尔沁短调民歌《巴音居日合乌拉赞》,这首传唱甚久的民歌表达了蒙古族儿女对天地自然的热爱、生态环境的爱惜,歌颂了巴音居日合乌拉雄伟富饶的同时,也祈望山神赐福草原风调雨顺、五畜兴旺。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巴音居日合山神庙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巴音居日合乌拉祭作为内蒙古科尔沁北部民众对自然崇拜、山神信仰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020年8月2日,“巴音居日合乌拉祭”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归类于“民俗”,项目名称为“民间信俗(巴音居日合乌拉祭)”。

巴音居日合乌拉山顶,可以遥望科右前旗境内的察尔森水库

巴音居日合乌拉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归流河镇,海拔883.9米。山顶共有49座敖包,排列方式为十字形,十字中心是一座大敖包,高三米,呈梯形,其余48座敖包略小,排列方向为东西南北,整体呈敖包群,按照蒙古族以数字“3、7、9”为尊的古老习俗,“七七四十九”座敖包这一数字寓意深远,无论是年代还是规模,巴音居日合乌拉敖包群都属罕见。

坐落在巴音居日合乌拉山下的吉祥庙

据相关资料记载,巴音居日合乌拉敖包群的年代可追溯至清代,是清代札萨克图旗祭祀的神山,祭祀活动开展于约1850年,在每年固定日期祭祀,1947年时敖包被拆除,祭祀活动中断,2005年在古敖包遗址上重建,祭祀活动恢复。如今,巴音居日合乌拉敖包群已恢复了百年风采,相关配套设施正在陆续完善。

巴音居日合乌拉山顶的敖包

巴音居日合乌拉祭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对饮食、服饰、音乐、曲艺、体育等草原传统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人文精神弘扬等都具有不可代替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其进行挖掘、保护、传承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

落日余晖中的巴音居日合乌拉山顶俯望

“远近山水景观的巅峰,就像一座完满的神山,有那起舞飞鹏的雄姿……”每年的巴音居日和乌拉祭活动上,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科尔沁长调)代表性传承人白音都冷都会演唱这首《巴音居日合乌拉赞》,歌词生动、旋律动人,这首歌是十九世纪初由草原歌手桑如巴创作并演唱,最早被丹麦探险家哈斯•伦德记录,百年来,传唱不衰。

科尔沁地区是蒙古族重要聚居区,民歌数量众多、内容广泛,极富特色,是民族文化珍宝,描绘了特定时期历史与文化的样态,见证了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是各民族文化互动交融的珍贵成果。

夕阳中的巴音居日合乌拉山顶,一片温暖的辉煌

落日余晖下的巴音居日合乌拉山顶,一片温暖的辉煌,恰如这片历史悠远、文化厚重的土地。随着飘向四面八方的旋律,这座巍然屹立的“富饶的中心之山”,吸引着很多人前来探访这片广袤、神秘、厚重、深情的科尔沁草原,继续绽放着它在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
















(文/图: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视频供稿: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宣传部,部分供图:兴安盟科右前旗吉祥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