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仲夏,深夜。
科尔沁草原上的一座小镇——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保康镇。
乌云低垂,细雨沙沙。
一辆警车穿过沉沉的夜色,驶向案发地。
车门打开后,下来一位不胖不瘦中等身材的警察。他面带倦容,布满血丝的双眼依然目光如炬。在不固定的时间和不固定的地点,随时准备着深入各类刑事案件现场,寻找“蛛丝马迹”,对他来说已是常态。
他,就是以攻坚克难著称的科左中旗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白乌尼尔。同事们称他是老辣的“猎手”,他身上有着许多传奇故事。
传奇一:让一枚树叶上的一滴血“说话”
“此命案不破,是左中公安的耻辱,也是我白乌尼尔的耻辱!”2019年11月13日,犯罪嫌疑人安某终于在通辽某旅店内落网。让这起积压10年之久宝龙山镇白某被杀案得以告破的,正是白乌尼尔在广袤的庄稼地里的一枚树叶上发现的一滴血。
2009年11月27日深夜,科左中旗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在宝龙山镇前玛尼吐砂石路上发现一具男尸,旁边停着一辆带棚三轮车。
接到报案后,时任宝龙山责任区刑警中队技术员的白乌尼尔立即驱车赶到现场开展现场勘验工作。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夜晚的气温跌到了零下20多度,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刮着。由于受光线、地域因素等影响,野外现场勘查工作难度极大。经过一个夜晚不间断的勘查,现场除了这具腹部多处受伤的男尸以及地面上的血迹外,白乌尼尔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侦破工作陷入僵局。
“根据以往的勘查经验,现场有打斗的痕迹,必然有重要线索遗留在现场。”白乌尼尔与战友们继续向外围一步步推进。下午时分,随着光线的变换,细心的白乌尼尔终于在砂石路上发现了作案人顺着砂石路往南跑的足迹,最终在现场西侧的田地里又发现了作案人可疑足迹,白乌尼尔开始了一寸寸的勘察,在庄稼地里一蹲就是大半天,终于在一枚飘落的树叶上发现一滴新鲜血迹,经成功提取发现,这一滴血与死者倒地现场留下的血迹并非同一人。
经大量调查取证,最终确认死者为白某,在宝龙山镇以驾驶三轮车载客为生,并且立即将树叶上的血迹送往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进行检验,检出犯罪嫌疑人的DNA,但由于案发时科技手段落后,仅凭一份DNA,寻找罪犯好比大海捞针……
难道就这样让罪犯逃之夭夭吗?乌尼尔心有不甘。10年来,不经意间闭上眼睛,他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当时的案发现场。
“新一代刑侦人必须勇于担当,奋力攻坚,争取把命案侦破,给人民群众一个交待!”2017年,通辽市公安局组织开展重特大疑难案件攻坚行动,科左中旗公安局向命案积案发起凌厉攻势。
白乌尼尔再次对白某被杀案的现场物证进行梳理,重新送检,经艰苦排查,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安某。2019年11月13日,将犯罪嫌疑人安某在通辽某旅店内成功抓获。在铁的证据面前,安某追悔莫及。正是这一枚树叶上的一滴血,让积压10年之久的命案得以告破!当年参与案件侦办的老警们终于深深的舒了一口气,为了这起案件,白乌尼尔和他的团队始终没有放弃。
“如果你没经历过日夜不眠推演案情红眼追凶,你就无法感受长达十年的煎熬与等待是怎样的淬炼;如果你不身为刑警,你就无法体会那种为一个案子头发由黑熬白,至死不瞑目的艰辛与牵挂。”白乌尼尔说,命案破不了,总觉得欠死者一笔债,对不起死者家属,它会反复折磨着每一个办案人,但是,案件一旦告破,那种成就感便可以抵消一切疲惫。
传奇二:走到一半又返回去的足迹露“端倪”
“细致、客观、耐心是一名刑事技术民警应有的精神品质,案发现场千变万化、错综复杂,需要技术员们明察秋毫,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白乌尼尔说,破案就像 一场狩猎,充满着智慧和挑战。
2017年4月14日零点40分许,正在值班的白乌尼尔接到110指挥中心传达指令称,保康镇东潘家村52岁的田某家被一名蒙面男子砸碎窗玻璃侵入,田某及其妻子被打伤,田某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妻子在医院观察。
接到报案后,白乌尼尔与刑侦大队侦查员一同赶赴案发现场。勘查死者田某家西屋时,西屋内一片漆黑,找到灯开关,屋内却没有电。为什么全村只有田某一户人家停电呢?由于房屋到大门处地面上铺着砖,白乌尼尔未能发现任何痕迹物证。田某家房屋与东侧邻居卢某家房屋之间没有隔离墙,细心的白乌尼尔在两家房屋中间的土地上发现了一种泡沫底鞋印,但是由卢某家出来,走到一半又折了回去。除此之外,现场再无其他可疑足迹,勘查工作陷入僵局。
早春之夜,气温很低,白乌尼尔穿着单薄冻得只打寒颤。顺着这枚足迹,他拿着手电筒在北院墙两侧一步步勘查时发现,该足迹是从卢某家出来到后院墙处上墙,然后又下墙回到家的足迹。白乌尼尔眼前一亮:作案者是由此上墙,拉断了田某家的电闸……白乌尼尔恍然大悟。他立即与同行的民警一起敲开了卢某家的门。进屋后,白乌尼尔拿起地面上的一双拖鞋一看,正是他要找的那双鞋!随后又在卢某家灶台内找到了带血的铁管及作案时穿的带血的衣服及带血的皮鞋。铁证面前,卢某终于承认因琐事结怨报复,先断电以防被认出,然后换上另一双鞋破窗而入作案的事实。
同样看现场,白乌尼尔往往能梳理出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有一年的冬夜,凌晨三点,白乌尼尔接到宝龙山镇打来的电话,该镇所辖的一个小村,同一天夜里接连三家柴禾垛被放火。白乌尼尔赶到现场时,众人救火已经把现场破坏,其勘查难度可想而知。从凌晨三点到东方泛亮,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勘查后,他带领办案民警直奔其中一名救火者的家,将忙累了倒头便睡的“热心肠”村民抓获。该村民直呼天大冤情。白乌尼尔像电影回放一般的一步步还原作案过程,甚至在哪滑倒摔了一跤,怎么爬起来的,被他描述得准确无误,让案犯心服口服。不得不承认了放火后假装救火,制造“我在现场”的错觉。
案件成功告破,对于受害者来说是最好的交代。一名刑事技术员最大的本领,就是要多破案、快破案、破大案,还被害者公道,白乌尼尔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而纯粹!
传奇三: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500余起“零差错”
“18年前的七棵树敬老院羊被盗案,17年前的宝龙山刘某杀人未遂案,16年前的架玛吐李某被杀案,15年前的哈日干吐人骨案……”大到命案现场,小到千百元的工资被盗,一卷卷案发现场的胶片标注清晰,一本本现场勘查的笔录记载详实。白乌尼尔像是一个“数据库”,只要是他经手的案件,全部“有迹可循”。
翻开一本本泛黄的笔记,不仅详细地记录了一起起案件的勘查笔录,而且还有很多是分析和研究案件的心得体会。他将近年破获的案子以及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方法整理总结,完成了《初论现场足迹》《剖析入室盗窃案件现场勘查》等刑事技术论文。
白乌尼尔善于总结,善于观察。徒弟陈亮说,师傅眼睛特“毒”。有一次,同事来电子物证实验室提取证据走后,白乌尼尔扫了一眼数据线说:“怎么少了一根?”陈亮惊奇不已:“神了!一捆数据线里,师傅怎么一眼就能发现少了一根呢?”
还有一次,陈亮去补拍现场照片。回来后,白乌尼尔瞄了一眼图片问:“这是几点拍的?”陈亮随口说,下午三点多。白乌尼尔当即说:“不对呀!这光线是中午12点到13点之间拍的!”本想应付交差,不料却被师傅一眼识破。“勘查现场必须严谨,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案件的侦破谬之千里!”
在陈亮眼里,师傅白乌尼尔是严谨的、是正直的、是万能的、更是他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师傅特别神,坐在办公室里,听走廊里的脚步声,就能判断来人是谁。”
“他的神是从海量的案件里磨出来的,泡出来的!他把痕迹学研究透了!”与白乌尼尔搭档多年、科左中旗公安局政工办主任吴仁钦说,作为一名刑事技术民警,白乌尼尔什么苦都吃过、什么危险的事都遇到过。普通现场一两个小时看完了,重大刑事案件现场,往往一蹲就是大半天。隆冬时节,白乌尼尔为了及时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曾在北风呼啸的雪地里连续蹲几个小时;炎热夏季,他忍受着案发现场血腥以及腐败尸体散发的难闻气味,进行细致的勘查。这其中的苦和累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多年来,白乌尼尔有一个习惯,只要没事,他就去街上转转。别人散步看风景,他却总是低头看鞋、看步态,再看人。胖的、瘦的、男人、女人、青年、老人,这些人走路时,如何落地,体重与鞋弓会形成怎样的比例……他一边观察一边揣摩。
“没有不留痕迹的现场!”正是凭着这份执著,白乌尼尔利用物证技术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500余起,从现场提取痕迹物证2000多件,利用现场痕迹物证串并案件400余起,出具检验鉴定300余份,历年利用刑事技术直接破案300余起,从未发生过一起错案。这一串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无不凝结着一名刑警的忠诚坚守和热血情怀。
在他和他的团队不懈努力下,科左中旗公安痕迹检验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2021年,白乌尼尔作为通辽代表团的一员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刑事技术技能大赛,取得了全区第三名的好成绩,其中白乌尼尔负责的电子数据现场提取单项在全区排名第一。他所推崇的工匠精神也在影响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他带出的徒弟已逐步成长为科左中旗公安战线的精英。
“这一份职业有着太多的艰辛,但我始终热爱。”从警23年,白乌尼尔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民警,到牵头打硬仗、攻坚克难的刑警大队副大队长,转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初心。他说,身着警服,就是一个战士,一个时刻准备出击的战士,一个守护正义的战士,一个即使化作尘埃,也粒粒都是忠诚的战士!
(文/图:康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