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而行久久为功 美丽玉树渐行渐近

发布时间:2022-07-05 10:25:00丨来源:青海日报客户端丨作者:程宦宁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七月的暖风吹过巴塘草原,吹绿了万物,吹开了野花。除了振奋的数据,这里还有满眼的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

七月的暖风吹过巴塘草原,吹绿了万物,吹开了野花。晚饭后,伴着夕阳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巴曲河畔漫步,在湿地公园、文化公园内,市民群众感受着高原盛夏的清爽,浸润在生命绿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群山环抱的高原小城迸发出勃勃生机(摄影: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站在玉树市当代山顶放眼望去,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玉树各族儿女心怀感恩之情,把生态环保理念根植于内心深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中华水塔”的要求,踏着铿锵的脚步阔步前行。

“十三五”期间,玉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6%,AQI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15,环境可吸入颗粒物PM2.5月均浓度指数保持在6左右,长期处于全国地级市大气质量监测城市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玉树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保持持续高位推进态势,严格杜绝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等落后产能,累积淘汰82台次、152.14蒸吨燃煤锅炉。争取长江经济带奖励资金2.27亿元,实施巴塘河流域水源涵功能提升工程,新建水源涵养林620公顷,有效改善了流域小气候,预计固碳量为2284.36吨,氧气净释放量为6111.49吨。

玉树市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每年寒冬时节长达8个月之久。随着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完成,家家户户安装了电采暖设备,这里不仅彻底摆脱了低温天气的困扰,还解决了环境保护的难题。

玉树市甘达村的牧民扎西家安装电热炕、电暖气后,他兴奋地说:“以后都能热热乎乎地过冬了。往年入冬前,家里早早地就要囤上满满一车的煤和牛粪,一烧上满屋子的灰。现在有了电暖气,省时省力,还干净。”

除了振奋的数据,这里还有满眼的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

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为了全面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玉树州频出“大招”:认真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燃煤锅炉整治、黄标车淘汰、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工作,全面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用残膜回收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化肥零使用地区。进一步优化完善地面监测站点、“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系统等监测结果运用,为环境管理、经济建设提供科学高效优质服务;严格实行各市县污水处理厂污染源监控体系24小时在线监控,在线联通率达100%;坚决扛起源头责任,连续8年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年度目标任务,六市县县城所在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大江大河干流水质整体稳步改善,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严格实行各市县污水处理厂污染源监控体系24小时在线监控,在线联通率达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感恩,生态报国”早已成为每一位玉树人的自觉行动。

这五年,玉树州通过各类生态项目的实施,投资73.3亿元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二期工程,使三江源玉树地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不断调优,草地退化趋势初步遏制,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实现了“五增一减一停”,即增草、增林、增水、增群、增收、减畜、停采。

这五年,全面落实河(湖)长责任制,及时下发《玉树州关于严格控制鱼类放生行为保护水生态的意见》,并在全州发起“三江”流域不放生外来鱼种的倡议,教育、引导、立规多管齐下维护三江源水生态安全;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累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5.59万公顷,栽植各类苗木1273万株,保护天然林38.52万公顷、公益林5.5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35.95万立方米,完成黑土滩治理15.38万公顷。

这五年,森林覆盖率由3.2%增长到3.97%,草原植被覆盖度由58.35%增长到61.8%。三江源水源地成功入选“中国好水”,可可西里成为我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源水情教育基地成功入选全国水情教育基地序列,三江源地区再现“千湖美景”,天蓝、地绿、水美、山青的三江源生态屏障日益牢固。

曲麻莱县生态管护员文校说:“现在草是越长越高了,雨水也比以前多,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在这几年的巡护路上,看到雪豹、猞猁、棕熊等野生动物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这片江源大地上得以实现。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近31万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生态红利。特别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过程中,全州共设立生态公益岗位14666个,户均增收2.16万元;第一轮草原补奖资金发放29.2亿元,第二轮草原补奖资金发放36.4亿元。同时,该州积极探索兽害补偿机制,制定《玉树藏族自治州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筹资建立“人兽冲突保险基金”试点,五年来,累计受理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案件4576起,落实政府补偿资金2228.13万元,让广大农牧民真正得到了实惠,端上了“金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生态管护员的身份给杂多县昂赛乡热情村5社的牧民桑周一家带来不小的改变。

2018年之前,桑周和大部分牧民一样,家里的主要收入靠的就是放牧和挖虫草。土生土长的桑周心里清楚:“放牧只要遇上雪灾,一家人几年都缓不过来,而虫草的价格也是经常浮动,一家人的生活得不到稳定的保障。”2018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给桑周的生活带来新希望。

按照“一户一岗”政策,生态管护员的岗位每月为桑周家增收1800元。桑周需要每天开展巡护,保护野生动物,沿途清理垃圾,监测水源等。

此外,桑周家依托家乡的美景,成为一名“牧民向导”,坐上了特许经营的“快车”。桑周说,通常情况下,一年最少能接待3-4次体验者,如果碰上体验者较多的时节,每隔十几天就可以接待一次。而挣到的钱45%属于我们、45%属于社区、10%属于保护基金,一年下来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

今后,玉树州将继续坚持以生态为基础,打好绿色品牌,构建生态畜牧、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生态+”模式,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