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科学绿化的基础是科学合理安排造林绿化用地。《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性等因素,科学划定绿化用地,实行精准化管理。
合理布局绿化空间、提升造林绿化精准化水平,首先要分清哪些地块可以造林、哪些地块适宜造林,对底图数据精度和数据属性的丰富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开展了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以国土“三调”为统一底版,整合森林、草原、湿地等监测资源,实现监测数据统一分析、统一处理、综合评价,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支撑林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一年来,全国各级林草部门共投入1.7万调查监测人员,统筹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资源全覆盖监测评价,完成31个省份45.7万个样地监测、4.7亿个图斑监测,统计分析数据600亿组,建立各类模型1297套,初步掌握了全国林草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分析评价林草生态系统的类型、格局、质量、功能及其价值,全面客观反映了林草湿资源保护、建设、管理成效,形成了国家与地方统一标准、统一底版、统一时点、无缝衔接的全国林草资源图。
林草资源图的图斑界线等信息,为国土绿化前期规划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基础。精准的小班位置、明晰的植被分布特点、详细的林分结构、准确的地类划分、系统全面的属性信息,回答了科学绿化“在哪种”、“种什么”的问题,支撑科学绿化“有的放矢”;林草资源图为国土绿化任务精准上图提供了数据底图与操作平台,实现绿化任务和绿化成果落到实地,首次解决了绿化图斑“怎么管”的问题,造林绿化“有据可依”。
综合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稳步增长,生态空间质量稳中向好,结构有所改善;保护格局初步形成,利用格局趋于科学;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增强,林草碳汇能力稳步提升。
综合监测成果,全面体现了造林绿化增加林草资源成效,详细评估了生态修复治理效益、林草生态系统质量和林草碳汇增量,使科学绿化对林草生态保护修复效果“有据可查”,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林草贡献“有数可依”。
未来,国家林草局将继续健全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评价体系,提升国土绿化信息化精准化水平,支撑国土绿化更科学、更高效、更合理,开拓更广阔的绿色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