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一处草原苍苍、林海莽莽、河湖润泽的生态天堂,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是呼伦贝尔市实现全域全季全业旅游的最足底气;
呼伦贝尔,一处牛羊散布、黑土肥沃、野果飘香的资源宝地,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为呼伦贝尔市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呼伦贝尔,一处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气息浓厚的“草原明珠”,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构筑起呼伦贝尔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内蒙古的一张靓丽名片,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近年来,呼伦贝尔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发挥优势逐绿前行、奋勇争先再写华章,播下了一粒绿色发展的种子。
绘就美好蓝图,吹响奋进号角。呼伦贝尔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启动实施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农牧业增量增质发展、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生态产业乘时乘势发展、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五大行动计划”,为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此,建设“呼伦贝尔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恰逢其势、正当其时。
一直以来,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内蒙古最响亮的一张名片,赋予了呼伦贝尔“金字招牌”最重要的内涵。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禀赋,为呼伦贝尔市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更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拓展“金字招牌”的内涵,创造更多的品牌价值,真正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是建设“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所在。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落实“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聚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绿色全面转型,迈出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新时代的呼伦贝尔更具魅力、更有潜力。
呼伦贝尔的魅力,在于四季如画风景如诗的壮美,在于地域文化多姿多彩的厚重。呼伦贝尔有着丰富完整的生态系统,大自然赐予呼伦贝尔大草原、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雪原,春季草长莺飞、夏季百花盛开、秋季色彩斑斓、冬季纯白冷冽,铸就了独具特色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呼伦贝尔油画、五彩儿童合唱团、呼伦贝尔之夏舞台剧、呼伦贝尔之恋冰舞秀等靓丽的文化名片,充分彰显了呼伦贝尔市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内涵。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共抓生态大保护、推进全域大旅游”,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努力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擦亮文化旅游强市名片,呼伦贝尔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显著提升,呼伦贝尔旅游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不断提高。
呼伦贝尔的潜力,在于青山绿水披锦绣的辽阔,在于沃野千里地生金的富饶。作为农牧业大市、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大力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力度,围绕“呼伦贝尔”金字招牌,全力打造呼伦贝尔草原羊肉、牛肉、牛奶、黑木耳、马铃薯、芥花油、蓝莓、大豆8大区域公用品牌,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呼伦贝尔市坚持把发展现代农牧业作为主攻目标,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坚持全产业链理念、工业化思维、市场化导向,开展粮食稳产增收、农牧科技创新、品种结构优化、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区域品牌带动、市场消费引领等具体行动,深入实施种业和奶业振兴,扎实推进大豆、马铃薯国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持续推动牲畜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全面提升呼伦贝尔草原羊肉、黑木耳、马铃薯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2021年,粮食产量达137.1亿斤,实现九连丰;牲畜存栏常年稳定在1000万头只以上。今年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8亿元,同比增长14.5%,呼伦贝尔农牧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阔。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呼伦贝尔市突出“文旅和生态农牧业”,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集体商标为基础,聚力打造全域全季全业特色旅游和绿色生态优质高端农畜林产品,不断擦亮文旅和生态农牧业的“金字招牌”,将有力推动优质、绿色生态产品走向全国和世界,持续助力呼伦贝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呼伦贝尔市域公用品牌建设新局面。
“多彩呼伦贝尔,极致草原印象。”呼伦贝尔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源于天赐、成于实干,赋予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今后,呼伦贝尔市将以打造“呼伦贝尔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为契机,突出生态天然多元富集,产品绿色健康安全,全方位推介“呼伦贝尔大草原”优质品牌,重点打造一批高端品牌,不断提升生态品牌效益和价值,持续增加生态产品附加值,扩大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呼伦贝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品牌力量”。(文:郭悦)